[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彩色透明软皮革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76468.0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庞晓燕;郭松;丁志文;王定巧;王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4C1/00 | 分类号: | C14C1/00;C14C1/08;C14C3/08;C14C1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闭钊 |
地址: | 10001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彩色 透明 软皮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彩色透明软皮革及其加工方法。以牛皮、牛二层皮、猪皮、羊皮等的脱灰软化皮或酸皮为主要原料,经中和、加脂、染色、加脂填充、鞣制、干燥处理后,最终得到了不含游离甲醛及重金属的彩色透明软皮革。测试结果表明,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彩色透明软皮革产品的收缩温度为70℃‑95℃、透光率60%‑90%、柔软度2.0‑15.0、耐干擦色牢度为5级、耐湿擦色牢度为4‑5级,其中收缩温度、耐干湿擦牢度等指标显著优于现有同类透明皮革产品。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符合绿色制造理念等诸多优点,有利于提高皮革的附加值,助力皮革产业实现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彩色透明软皮革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制革是指将生皮鞣制成革的过程。鞣制过程中使用的鞣剂能够使皮革纤维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反应,从而实现皮变革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通常表现为皮革的收缩温度以及耐化学和耐微生物降解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皮革干燥后不会表现出透明性。天然皮革以柔软、透气、耐磨、高强度、高吸湿性、透水汽性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发功能时尚的皮革成为制革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透明皮革作为一种颇具潜力的皮革产品,具有轻透柔软、色彩丰富、轻薄时尚等优点,不仅强度可以满足皮革制品要求,而且透湿气性能和铬鞣革相近。因此,彩色透明皮革在时尚皮革制品及装饰用皮革方面有较大的需求量。透明皮革加工技术始于我国古代羊皮纸、透明皮影皮加工工艺,然而传统羊皮纸和皮影皮均存在透光率低、质地硬、不耐曲挠等缺点,不适用于皮衣、皮鞋、皮包等皮革制品的加工。
检索发现,中国专利CN108998600B公布了一种透明皮革及其制造方法,采用该方法制造的透明皮革收缩温度较低(50℃-70℃),导致其在加工皮革制品及使用过程中均受到了较大限制。此外该方法所使用的固化剂为醛类鞣剂,不仅会导致皮坯革色黄、易退鞣、不耐储存,而且还存在释放游离甲醛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以脱灰软化皮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膨胀剂处理裸皮,经膨胀后的皮革纤维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皮革在湿加工状态下强度降低影响后工序操作,最终也会影响成品皮革的强度。中国专利CN110184398A公布了一种利用离子液体浸泡铬鞣革制备透明皮革的方法,该方法以蓝湿革为主要原料,最终产品带有铬鞣革的蓝色,因而不能制作出颜色丰富的彩色透明皮革。中国专利CN112322806A公布了一种基于聚氨基甲酰磺酸酯类鞣剂、三聚氯氰类活性鞣剂、四羟甲基硫酸磷或四羟甲基氯化磷鞣剂的透明皮革生产方法,其中只提到上述三类鞣剂对裸皮交联较弱,不能确定制得的透明皮革产品的收缩温度是否已经达到皮革制品的加工要求。类似的透明皮革制备方法还包括中国专利CN112322807A、CN111455118A等。
综上可知,目前透明皮革的加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难以规模化生产应用。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且能制备出生态、色彩丰富的透明软皮革加工方法,不仅可以推动透明皮革在皮革制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而且还有助于提升皮革的附加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透明软皮革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以脱灰软化后的皮(即脱灰软化皮)或酸皮进行中和后的皮(即中和后的酸皮)为原料;(b)用加脂剂对步骤(a)所述皮料进行加脂处理;(c)用填充剂、加脂剂对步骤(b)所得皮料进行加脂填充处理;(d)用鞣剂对步骤(c)所得皮料进行鞣制,最后取出皮料并绷板干燥,得到生态透明软皮革。
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用着色剂对皮革进行着色的工序,优选为用着色剂对步骤(b)加脂处理后的皮革进行着色。
更进一步的,所述着色剂选自染料、色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聚氨酯改性高分子染料。
进一步的,着色剂的用量相当于脱灰软化皮或酸皮重量的0.01%-1%。
进一步的,步骤(a)所述脱灰软化皮或酸皮选自猪皮、牛皮、山羊皮、绵羊皮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6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