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7121.8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铮宇;代盛国;张建伟;沈鑫;赵毅涛;王轶;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沈鑫 |
地址: | 6502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挖掘 配电网 运行 异常 判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原始电网运行数据D以及离群点个数m,对D中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放入K-means++聚类模型;
得到聚类模型结果后,统计聚类后每个簇的数据个数n(i),判定i的值是否大于设定的离群点个数m;
若n(i)小于m,则认定该类数据量少于预设值,全部放入“离群点候选集”中;
若n(i)大于等于m,采用LOF算法计算该类所有对象的LOF离群因子,将离群因子大于2的对象纳入“离群点候选集”;
将两种情况合并形成最终的“离群点候选集”,根据计算并排序所有数据点的离群因子,形成线损异常情况集合;
对所述线损异常情况集合中的运行数据进行归纳推理,得到异常发生的时间,将其追溯到配电网结构中后,对异常发生的地点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数据包括节点电流、节点电压和对24小时的负荷特征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类模型结果的获取过程包括:
利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其欧式距离的定义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方误差表示为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用用轮廓系数这一参数来判断聚类效果的优劣,所述轮廓系数s基于聚类的凝聚度和分离度来评估,该值介于±1之间,且值越大表示聚类得到的效果越好;
第i个元素的轮廓系数s(i)如下式所示,所述轮廓系数s表示为所有元素轮廓系数的平均值:
其中,a(i)表示第i个元素与其同一簇内其他所有元素的平均距离,b(i)表示第i个元素与其所有不同簇内所有点的平均距离的最小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LOF算法计算该类所有对象的LOF离群因子包括:
定义对象p的k距离为k-distance(p),在样本空间中,存在对象o,其与所述对象p之间的距离基座d(p,o),若满足预设的条件,则k-distance(p)=d(p,o),即:k-distance(p)=max|||p-o|||;
与所述对象p之间距离小于等于k-distance(p)的对象集合称为对象p的第k距离领域,记作:Nk(p)。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对象p相对于所述对象o的可达距离为:
reachdist(p,o)=max{k-distance(o),||p-o||}
若所述对象p远离对象o,则两者之间的可达距离就是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但若两者距离近,则实际距离用o的k距离代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局部可达密度计算公式:
局部离群点因子:该因子表征了p的离群点的程度,定义如下:
若所述对象p不是局部离群点,则LOF(p)接近于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电网运行数据异常的判定标准为:
基于离群因子LOF进行异常数据判定,若LOF远大于1,则认为是离群点;
LOF接近于1,则判定该点为正常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71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