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d,Co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2570.1 | 申请日: | 2022-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垒;李志坤;饶光辉;朱伟豪;杜玉松;李林;赵景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d co 永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Gd,Co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由稀土Gd和Co为原材料,按照1:3的原子配比称量,经熔炼、甩带急冷和热处理制备得化学式为GdCo3的菱方相永磁材料,所得材料具有PuNi3型的晶体结构;居里温度为611K,在室温时,饱和磁化强度为6.6‑66.4emu/g,矫顽力0.083‑13.845kOe。本发明的Gd,Co永磁材料具有矫顽力大,温度稳定性好,总体制备工艺简单的特点,适合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永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d,Co永磁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材料的种类多,应用范围广,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永磁体的需求量还在不断的增加。磁性材料从性能及应用上可以划分成:软磁材料、硬(永)磁材料、巨磁材料、旋磁材料、压磁材料、磁记录材料、半硬磁材料、磁电子学材料和其他磁性材料等。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永磁材料包括铸造永磁材料、铁氧体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和其他永磁材料四大类。稀土永磁体自问世以来,大力推动了永磁体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相关行业的巨大进步。这类磁体是以稀土金属和过渡族金属(Co、Fe)化合物为基础的。一般情况下,稀土元素提供强的磁晶各向异性,而Co或Fe产生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到今天,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具有CaCu5型结构,空间群P6/mmm的SmCo5永磁体。问世初期论磁能积达到244.9KJ/m3,有着较好的磁晶各向异性,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u1=15~19×103kJ/m3。而且居里温度高达740℃,能够在-50-150℃的较宽温度范围下工作,拥有较强的温度稳定性。第二代也是以Sm、Co为原材料,在高温下能保持Th2Ni17型六方结构,低温下则转变为Th2Zn17型菱方结构的Sm2Co17永磁体。Sm2Co17具备比第一代永磁体材料更佳的性能,且居里温度更高,达到926℃。在前面两代永磁材料的推动下,第三代永磁材料Nd2Fe14B问世。一直到今天,Nd2Fe14B依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永磁材料,其优势主要为Nd、Fe、B这三种元素比较丰富,且成本不高,在资源上限制不大。Nd2Fe14B的出现刷新了很多性能上的数据,综合性能优于前两代永磁材料,虽然矫顽力并非最大,但理论磁能积值遥遥领先,可达64MGOe。室温各向异性常数K1=4.2MJ/m3,K2=0.7MJ/m3。但是Nd2Fe14B永磁体最大的缺点是居里温度(~315℃)较低,温度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可能性。
自第一代1:5(CaCu5)型、第二代2:17(Th2Ni17)型及第三代2:14:1(Nd2Fe14B)永磁材料问世以来,广大专家学者对永磁材料的开发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衍生了许多新型的永磁材料。RECo3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较大的磁晶各向异性和重要的饱和磁化强度特性,是Co子晶格的3d巡游磁性和RE子晶格的4f局域磁性结合的结果。其中晶体结构和晶界组织决定了RECo3金属间化合物有着很强的3d-3d、3d-4f、4f-4f之间的磁耦合作用。
技术的缺陷和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2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容器化平台、服务容器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真空气淬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