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糖活性的吉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2571.6 | 申请日: | 2022-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7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薛贵民;薛金凤;赵晨光;支燕乐;赵珍珠;陈辉;孙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22 | 分类号: | C07D493/22;A61K31/365;A61P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蔡文雅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活性 吉玛烷 倍半萜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具有降糖活性的吉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有效解决降糖药物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降糖活性的吉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由蓍草中分离得到的吉玛烷型倍半萜achigermalide D或achigermalide E,本发明制备工艺稳定可靠,所得化合物的纯度高,易于工业化推广,为降糖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化学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降糖活性的吉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 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T2DM的治疗和干预主要依赖于控制血糖的药物维持,并不能从根本上逆 转T2DM的进程。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敏感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T2DM发病的主要环节,并贯穿于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如今临床上针对IR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磺酰胺类、格列奈类),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葡萄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但它们常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心 血管副作用等。开发作用于新靶点、避免传统抗IR药物副作用的新型T2DM治疗药物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趋势。
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至今在我国疾 病的防治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药不仅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不良反应小,在复杂的 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从中药中寻找或源于中药的新型T2DM治疗药物研发已 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中药治疗T2DM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对具有降 糖作用的中药的开发利用还非常有限。
蓍属(Achillea)(菊科)约有200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产有10种,如今从中分 离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有倍半萜、黄酮、木质素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除具有显著 的抗炎活性外,还具有显著降糖活性,如A.santolina在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常作为传统降糖 药物,其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A.millifolium甲醇提取物 可以修复受损的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并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而如今蓍属植物研究较 少,其降糖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不明确。
蓍草(A.alpina)为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高山蓍、羽衣草、蚰蜒草、锯齿草等。性平,味酸、苦。《中国药典》记载中,蓍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中华本草》 中描述蓍草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热镇痛等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蓍草中化学成分具有 显著的抗炎活性,但是如今缺少对该植物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学研究,现仅报道了少量的倍半萜、生物碱以及挥发油等。
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achigermalide D和achigermalide E是从蓍草二氯甲烷提取物分离得 到的两个新的吉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关于其制备方法以及降糖的活性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降糖活性的吉 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有效解决糖尿病的治疗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具有降糖活性的吉玛烷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由蓍草中分离得 到的吉玛烷型倍半萜achigermalide D或achigermalide E,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全新结构,化 学结构式分别为: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蓍草地上部分剪切成小段,加入药材6倍量的二氯甲烷溶液,冷浸一周,提取三次, 合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浓缩物;将所得浸膏用甲醇溶解与聚酰胺填料1:1拌 样装载于MCI色谱柱树脂上依次用体积比为10:90、30:70、60:40、80:20、90:10、100:0的甲 醇-水溶液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经薄层色谱分析并合并相似流份,得到6个主流 份BM1-BM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25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