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4778.7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5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记全;贾晓杰;马长征;李博;林芳芳;刘红乐;程鹏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3/1005 | 分类号: | G01B3/1005 |
代理公司: | 郑州立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磊 |
地址: | 45000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式 卷尺 检验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架式钢卷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包括尺架、旋转手柄、开关及开设于尺架中部的放置区,所述放置区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缠绕有卷尺,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所述尺架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离合筒,所述离合筒的内部设置有离合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有三号弹簧和二号弹簧以不同的受力状态同时对连接环施压,然后带动移动柱和活动筒向挤压柱的向心端施压,让活动筒的外表面对呈收卷状态的卷尺进行施压,从而使得呈收卷状态的卷尺内外圈接触部分的接触程度更加紧密,能够有效避免卷尺的不同厚度层之间产生的偏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架式钢卷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架式钢卷尺是工程测量、家庭必备工具之一,通过将金属卷尺卷在钢卷尺中,在需要进行测量工作的时候,将卷尺拉出来实现测量功能,目前,对于架式钢卷尺的检验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即将架式钢卷尺的收放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因此需要一种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
目前,现有的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钢卷尺在收起来时,大量的卷尺圈在一起,由于缺乏压力限制措施,在运输的过程中,因卷起来而导致厚度增加的卷尺容易在没有压力限制的情况下发生不同厚度的偏移,这样便导致在放卷尺的时候,相接触的卷尺因为偏移的缘故摩擦力增大,使得卷尺放的不够顺畅。
同时,卷尺在收卷的过程中,因为自动化加入了电机,收卷速度恒定,但随着收卷量的增加,后期的收卷由于缺乏夹持限位措施,卷尺的两端容易与外架接触并导致收卷的不顺畅。
另外,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收卷,在检测时钢卷尺被带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速度过快的情况,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和卷尺内轴是固定连接的,如果卷尺的速度大于电机的转速,容易造成对电机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式钢卷尺检验用自动收卷装置,包括尺架、旋转手柄、开关及开设于尺架中部的放置区,所述放置区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缠绕有卷尺,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手柄,所述尺架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离合筒,所述离合筒的内部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离合筒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和转轴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放置区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夹持槽,上下两个所述夹持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活动筒,所述移动柱的外表面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挤压柱,所述挤压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和连接块,所述挤压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三号弹簧和二号弹簧;
本装置在运输时,由于卷尺全部呈收卷状态,三号弹簧呈拉伸状态,二号弹簧呈被压缩状态,带动连接环向挤压柱的向心端施压,带动连接柱、移动柱和活动筒对卷尺的外表面进行施压,从而使得呈收卷状态的卷尺内外圈接触部分的接触程度更加紧密,能够有效避免卷尺的不同厚度层之间产生的偏移。
本装置在使用时:
放: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离合筒、固定筒、卡柱和传动柱转动,通过传动柱和转轴上面的锥形齿轮带动转轴转动,使得卷尺转动并向外释放,卷尺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动筒转动,随着卷尺的逐渐释放,呈收卷状态的卷尺的直径逐渐减小,三号弹簧的拉伸状态和二号弹簧的压缩状态持续降低并通过连接环、移动柱和活动筒对卷尺施压,使得卷尺始终保持规整。
收:启动伺服电机控制反转,然后带动离合筒、固定筒、卡柱和传动柱反向转动,通过传动柱和转轴上面的锥形齿轮带动转轴转动,使得卷尺转动并逐渐收卷,使得卷尺的直径值逐渐增大,带动活动筒和移动柱朝挤压柱的背心端方向移动,三号弹簧被重新拉伸,二号弹簧被重新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4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