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手机遥控泊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5629.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7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严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短距离 无线通讯 手机 遥控 泊车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手机遥控泊车系统,包括手机控制端、无线接收模块、车载网关控制器和被控车辆,手机控制端被配置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车辆遥控指令的采集,并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指令数据的传输,车辆遥控指令包括转向、换挡和加减速控制指令;无线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指令数据,并发送给车载网关控制器;车载网关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无线接收模块发送的指令数据,进行数据解析和程序设计,并基于被控车辆的泊车功能协议,向被控车辆发送控制数据,实现车辆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狭窄车位的泊车难题,方便驾驶员和乘客上下车,泊车过程安全且高效,且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成熟的车辆平台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泊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手机遥控泊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人均拥有量连年增长。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车位的增加与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不成比例,经常会出现停车位爆满而无法停车的情况,即便找到停车位,由于复杂的泊车环境、车位窄小、车流量大等情况,在传统泊车操作过程中车辆极易与障碍物或者相邻车辆发生碰撞,是造成交通事故甚至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泊车辅助系统是车辆ADA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泊车辅助系统已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传统的自动泊车系统主要由环境监测单元、决策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车辆携带的各种传感器获取泊车位的环境信息以及车辆周围障碍物的情况,确定泊车位和车辆的相对位置,然后泊车控制器根据相对位置和周边环境信息进行泊车路径规划,从而控制车辆的电机、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使车辆能够按照规划的路径停靠到指定的泊车位。利用这套系统,驾驶员不需要操纵方向盘、控制速度,也不用观察周边环境情况。然而,上述自动泊车功能严重依赖于车载传感器检测精度,泊车路径规划控制算法,以及对车辆的控制精度,导致现有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妥善处理实际应用场景中遇到的各种复杂泊车环境,例如狭窄车位、恶劣天气、昏暗环境等。因此,研究有人参与的泊车辅助系统以处理上述复杂泊车场景体现了其必要性。
申请号为CN201811172381.6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遥控的泊车方法和系统,提出了一种通过云服务器转发泊车指令的远程控制泊车方法,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与目标车辆的车辆控制单元的通信连接,控制目标车辆行驶至目标位置,从而实现车辆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的远程遥控泊车或取车。
申请号为CN202110866498.X的发明公开了车辆遥控泊车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提供了一种车辆遥控泊车方法,可根据待泊车车辆当前所处环境信息生成泊车影像,根据泊车确认指令确定遥控泊车类型,根据环境信息和待泊车车辆的位置信息对泊车路径进行碰撞检测。若碰撞检测结果合格,则根据泊车路径对待泊车车辆进行泊车。
现有的泊车辅助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泊车辅助系统通常依赖车载传感设备(如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以帮助检测可用车位、探测安全距离、预测碰撞风险等,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一旦传感器检测出现较大误差,往往导致泊车中断或失败。
2、现有技术方案依靠车辆自身对泊车轨迹进行自主规划,在泊车过程中易受到外部动态环境的约束和干扰,需要通过多次路径规划与修正进行弥补,增加了泊车的时间成本。此外,路径规划的复杂性对车载计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需要系统设计者投入大量的精力完成测试验证以适应复杂的室内外泊车环境,增加了系统开发成本。
3、现有遥控泊车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云服务器中转传递控制指令,通讯流程复杂且难以保证控制的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面对狭窄车位的泊车困难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手机遥控泊车系统,保证了泊车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5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