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转矩负载软启动永磁调速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9574.2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峰;姜宇;朱玉芹;张维娜;张旭;邱教伟;董春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02 | 分类号: | H02P1/02;H02P1/16;H02P17/00;H02P29/00;H02P29/02;H02P29/03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珉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矩 负载 启动 永磁 调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转矩负载软启动永磁调速控制方法,涉及永磁调速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设置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的软起动时间,并计算软起动时电动机的平均加速度;再设置永磁调速装置处于最大气隙位置,使电动机实现空载起动;然后永磁调速装置启动,减小永磁调速装置的气隙,使永磁调速装置输出端转速大于0;计算永磁调速装置输出转矩、恒转矩负载装备的转矩及永磁调速装置输出转速加速度;进行PID调节,使永磁调速装置输出实时转速加速度等于软起动时电动机的平均加速度;最后调整永磁调速装置的气隙大小,使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完成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软启动。该方法能够保证恒扭矩负载软启动,缓解装备直起直停对电机产生的重载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调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转矩负载软启动永磁调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带式输送、刮板输送机等恒扭矩装备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在使用中发现,直启直停对电机造成重载冲击,易引发电机过载烧毁、断轴等设备故障,需停产维修,经济损失严重。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软启动技术改变电动机或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的转速,使输出端转速以恒定加速度缓慢上升,以实现软启动来避免重载冲击。可靠的传动软启动系统是电动机及负载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传统的传动软启动系统主要有变频器、液力偶合器及CST等。变频器产生的电应力易导致大型电机轴承失效,其根源是交变磁通在转轴两端产生感应轴电压,若轴电压超过油膜的击穿阈值,就会产生击穿电流,使轴承滚道表面温度升高,导致滚道产生点熔,最后发展成凹槽,导致轴承失效。此外,变频器谐波干扰严重,也会导致电机气隙磁场不平衡,加剧轴电压形成及击穿电流的发展,且大功率变频器投资规模大,需要开辟单独的场地,建立变频室及冷却室,额外增加资金投入。液力偶合器采用油介质传动,湍动能损失严重,传递效率低;过载运行时喷油保护自身,造成环境污染,且需频繁更换易熔塞,维护繁琐。同时,现场采用的大功率变频器及液力偶合器多为国外进口,一旦设备故障,售后手续复杂,售后周期冗长,难以保证持续稳定生产。CST是一种机电液系统高度集成在一起的机电设备,整机性能可靠性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目前多依赖进口设备,现场使用工人上手难,后期使用维护成本较高。
永磁调速系统采用非接触式磁力传动,无谐波干扰,不产生电应力,不损害电机轴承;且为纯机械结构,无需介质,冷却系统采用自然风冷却而非传统设备的液体冷却,应用于恒扭矩式负载时,整机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运行十分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恒转矩负载软启动永磁调速控制方法,通过调节永磁体与铜盘气隙控制转速及扭矩,保证恒扭矩负载软启动,缓解装备直起直停对电机产生的重载冲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转矩负载软启动永磁调速控制方法,
设置恒转矩负载软启动系统中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的软起动时间,并计算软起动时电动机的平均加速度;
设置永磁调速装置处于最大气隙位置,使电动机实现空载起动;
永磁调速装置启动,减小永磁调速装置的气隙,使永磁调速装置输出端的转速大于0;
计算永磁调速装置输出转矩、恒转矩负载装备的转矩及永磁调速装置输出转速加速度;
进行PID调节,使永磁调速装置输出实时转速加速度等于软起动时电动机的平均加速度;
调整永磁调速装置的气隙大小,使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完成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软启动。
优选地,所述恒转矩负载软启动永磁调速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始阶段,永磁调速装置处于最大气隙状态,电动机未启动,在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设置电动机拖动恒转矩负载的软起动时间;
步骤2、控制器单元根据设置的软起动时间,计算出软起动时电动机的平均加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9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