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0085.9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3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曹森;王瑞;巴良杰;马超;吉宁;雷霁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3/00;A01N31/08;A01N31/16;A01N63/38;A01N43/22;A01N33/04;A01N43/16;A01N41/00;A01N47/12;A01P3/00;A01P1/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胡欢 |
地址: | 55000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炭疽病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防治方法包括在蓝莓绿果初期和果实转色初期,利用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联合喷施。本发明通过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在蓝莓两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联合防治,能够明显控制蓝莓炭疽病的发生,延长蓝莓果实货架保质期。此外,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保证了蓝莓果实的高品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又名蓝梅、笃斯、笃柿,杜鹃花科越橘属,为细酸喜湿性果树作物。蓝莓不仅果实颜色具有诱人的魅力,而且风味独特,既可以鲜食也可加工,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据研究报道,每100克蓝莓果肉中含有蛋白质0.5克、碳水化合物12.9克、钙8毫克、磷9毫克、铁0.2毫克、钾70毫克、钠1毫克、锌0.26毫克、硒0.1克、维生素C 9毫克、维生素E1.7毫克,以及丰富的果酸、黄酮、SOD等。根据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与所测定的多种蔬菜水果相比,蓝莓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可以减少人体代谢所产生的自由基,而自由基与衰老及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莓炭疽病是蓝莓果实采前和采后的主要果实病害,在蓝莓的干、嫩枝和叶片上更是随时发生。炭疽菌属的成员多是杂食性,有广泛的寄主谱,它们可寄生或腐生在不同科属植物上,在一种植物上也可同时被几种炭疽菌侵染。目前,国内已查明的蓝莓炭疽病菌主要是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两种病菌可单独侵染,也可复合侵染,在南北方各大蓝莓产区普遍发生。尤其在蓝莓果实上,其症状形成凹陷状并长有橘黄色的、胶质状的孢子体,严重影响蓝莓果实的货架期存放及出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通过在蓝莓绿果初期和果实转色处理利用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联合喷施,明显提升了蓝莓对炭疽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在蓝莓绿果初期和果实转色初期,利用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联合喷施。
优选的是,所述生物源农药为木霉菌、香芹酚、丁子香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的是,所述生物源农药的喷施浓度为1000-2000倍。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诱抗剂为几丁聚糖、芸苔素内酯、亚精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的是,所述植物诱抗剂的喷施浓度为:
所述几丁聚糖为50-500倍;所述芸苔素内酯为10-100倍;所述亚精胺为2000-3000倍。
优选的是,还包括秋后清园时、花芽膨大期及落花期全园喷施生物源农药。
更优选的是,所述生物源农药为乙蒜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的是,所述生物源农药的喷施浓度为100-1000倍。
优选的是,所述生物源农药和/或植物诱抗剂的喷施量为:喷施至蓝莓植株或果实表面滴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莓炭疽病防治方法,在蓝莓绿果初期和果实转色初期,利用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联合喷施。本发明生物源农药均为天然活性物质,在有效抑制蓝莓炭疽病病原菌的同时,无农药残留;本发明植物诱抗剂通过诱导或激活蓝莓植株产生抗性物质,对蓝莓炭疽病病原菌产生抗性物质,并抑制病原菌生长。本发明通过生物源农药和植物诱抗剂在蓝莓两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联合防治,能够明显控制蓝莓炭疽病的发生,延长蓝莓果实货架保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00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