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底凹陷复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0307.7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3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向阳;邹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帮专高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4 | 代理人: | 喻振兴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陷 复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颅底凹陷复位装置,包括操作杆、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操作杆前端设有支撑连接棒的支撑臂,支撑臂上设连杆,第一活动臂与连杆活动连接,第一活动臂末端设有与复位卡钩相卡合的卡钩,通过第一活动臂带动卡钩前后移动,以带动颅骨撑开复位或短缩回位;第二活动臂通过调节杆与支撑臂活动连接,第二活动臂下端通过推动部卡设在第一活动臂上,并带动推动部向下移动,以使第一活动臂绕连杆弧线转动,从而带动颅骨后旋复位;连杆和调节杆均可绕支撑臂转动,以适应当支撑臂支撑左右连接棒时,均可通过复位装置带动颅骨复位。本发明有效地解决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繁复等问题,提高颅底凹陷的复位效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底凹陷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颅底凹陷,枢椎齿突往往向上、向后移位进入颅内,压迫延脊髓导致四肢麻木无力。颅底凹陷复位手术的目的是将齿突下拉并且同时将齿突前移,从而脊髓将不再受压,齿突将获得最佳的复位,手术也将获得最佳的效果。目前临床上通常会采用颅骨牵引、助手将头颅后伸、增加连接棒的曲度、在颈椎螺钉与枕骨固定板间撑开等多种方法综合应用来进行复位,但由于作用力有限,且多种复位方法多为单向作用力,往往无法多方位兼顾,造成复位过程繁复困难,复位效果一般,且手术效果不能满足患者的复位需求,而归其原因,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复位工具。
发明内容
针对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颅底凹陷复位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位力量不足、复位操作繁复困难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颅底凹陷的复位效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颅底凹陷复位装置,包括操作杆、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所述操作杆的末端设有手柄,所述操作杆的前端固定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用于支撑在椎弓根螺钉处的连接棒上;所述支撑臂上设有连杆,所述第一活动臂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枕骨固定板上复位卡钩相卡合的卡钩,通过所述第一活动臂带动所述卡钩前后移动,以带动枕骨固定板连同颅骨撑开复位或短缩回位;所述第二活动臂通过调节杆与所述支撑臂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臂的下端设有推动部,且通过所述推动部卡设在所述第一活动臂上;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臂带动所述推动部向下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臂绕所述连杆弧线转动,从而带动颅骨后旋复位;
所述连杆和调节杆均可绕所述支撑臂转动,以适应当所述支撑臂支撑左右椎弓根螺钉处的连接棒时,均可通过所述第二活动臂和所述第一活动臂带动颅骨复位。
优选地,所述卡钩的末端设有卡槽,且通过所述卡槽的槽口与枕骨固定板上的所述复位卡钩底部相卡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臂包括第一活动结构、第一限位套管和套圈,所述第一限位套管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活动结构的外侧,所述套圈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管上,所述第一限位套管靠近所述推动部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二活动臂下滑的第二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连杆通过第一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臂上;所述套圈活动套设在所述连杆上,以使所述第一活动臂可在所述连杆上左右移动,也可绕所述连杆弧线转动;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套圈滑出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可拆卸的。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臂包括第二活动结构和第二限位套管,所述第二限位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动结构的外侧,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第二活动结构的下端;所述推动部为倒U形卡口,所述推动部的卡口作用于所述第一活动臂的所述第一限位套管上。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为多边形长杆,其包括调节主杆和调节支杆,所述调节主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二活动臂上,另一端活动套设在所述调节支杆外侧,所述调节支杆远离所述调节主杆的一端通过第三套筒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臂上,以调整所述第二活动臂卡设作用在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一活动臂上,并通过第一限位螺丝将所述调节支杆固定在所述调节主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0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日用陶瓷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根管荡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