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190442.1 申请日: 2022-02-28
公开(公告)号: CN114369172A 公开(公告)日: 2022-04-19
发明(设计)人: 高福;戴连攀;徐坤;高萍;安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A61K39/215;A61P31/14
代理公司: 北京悦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4 代理人: 司丽春;周瑞
地址: 10010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冠状病毒 抗原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其氨基酸序列包括:按照(A‑B)‑(A‑B’)样式排列的氨基酸序列或按照(A‑B)‑C‑(A‑B’)样式排列的氨基酸序列,其中:A‑B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表面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或全长氨基酸序列,C表示连接氨基酸序列,A‑B’表示A‑B的氨基酸序列经K417N,E484K或N501Y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获得的氨基酸序列。相对于两个原始毒株RBD蛋白串联重复二聚体,本发明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能够激活广谱保护抗体,对原始毒株以及当前的流行株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3月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225584.2、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β-冠状病毒属,具有囊膜,是正链 RNA病毒。病毒表面的刺突(spike,S)蛋白负责与宿主细胞的受体ACE2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2)蛋白识别结合和膜融合,介导病毒入侵,其中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RBD)主要负责与ACE2的结合,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诱导的中和抗体大多靶向RBD,因此RBD是疫苗设计中的重要靶点。

我们前期已经设计了一款新冠肺炎亚单位蛋白疫苗,使用两个串联重复的新冠病毒 RBD形成单链二聚体,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很好的免疫原性(Cell,2020,PMID:32645327),并于2020年6月启动1期临床实验(NCT04445194),1期和2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疫苗可以在人体内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2020,medRxiv, doi.org/10.1101/2020.12.20.20248602),2020年12月启动了乌兹别克斯坦3期临床实验 (NCT04646590)。

当前流行的病毒株出现了一些变异,尤其是一些现有的疫苗已经证明变异株501Y.V2会逃逸其免疫产生的部分中和抗体的作用,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因此研发一款具有广谱保护效果的疫苗刻不容缓。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中将两段单体RBD蛋白中的部分或全长氨基酸序列串联,其中一段单体RBD蛋白的部分或全长氨基酸序列是原始毒株序列,另一段单体RB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引入了一个、两个或三个点突变,点突变分别是K417N,E484K和N501Y。相对于两个原始毒株RBD蛋白部分或全长氨基酸序列串联重复二聚体,本发明新型冠状病毒多价抗原能够激活广谱保护抗体,对原始毒株以及当前的流行株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解决方案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其氨基酸序列包括:按照(A-B)-(A-B’)样式排列的氨基酸序列或按照(A-B)-C-(A-B’)样式排列的氨基酸序列,其中:A-B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表面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或全长氨基酸序列,所述新型冠状病毒的表面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的部分氨基酸序列至少包括K417,E484或N501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C表示连接氨基酸序列,A-B’表示A-B的氨基酸序列经K417N,E484K或N501Y 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取代获得的氨基酸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0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