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2051.3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8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曾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高科新达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E04G21/02;E04B2/00;B66C1/42 |
代理公司: | 重庆渝深律师事务所 50292 | 代理人: | 王余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普***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预制构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使用方法,包括墙体、起吊装置,墙体上端设置有吊耳,墙体左侧安装有挡板,墙体内部左侧开设有混合腔,混合腔内部设置有转杆,转杆两侧设置有隔板,混合腔一侧开设有与外部相通的通孔,通过起吊装置上侧安装有L状设置的上夹板,起吊装置内部设置有移动触发件,则当起吊装置在吊绳的驱动下移动到墙体上方并向下落后,就能让下夹板内侧在与墙体上端接触后转动,从而对墙体进行贴合夹紧的同时让固定杆进入吊耳内侧,并且还能够让上顶块与吊耳上端接触后向上移动,驱使第一限位卡块向外移动对下夹板进行限位,让起吊装置能在夹紧墙体的状态下将其吊起,提高吊运时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使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环境的不断进步进步,使得老式的建筑手段与方式已经逐步满足不了人民生活的需求,建筑工地上总是伴随的周边民众对噪音,扬尘的忍耐,而使用混凝土预制件则可很大程度的缓解产生的噪音与扬尘。
但现有混凝土预制件的安装方式大都是简单的吊钩,使得在吊装时混凝土板容易晃动,从而提高安装的难度,并且现有的混凝土预制板在安装后稳定性不高的同时,与相邻的预制板会产生明显的间隙,从而影响外部美观。
发明内容
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可在吊装混凝土预制板时对其进行夹持,提高吊装稳定性的同时,能在吊装完成后对相邻预制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填补,从而保持稳定性的并且提高外部的美性观。
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墙体、起吊装置,所述墙体上端设置有吊耳,所述墙体左侧安装有挡板,所述墙体内部左侧开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两侧设置有隔板,所述混合腔一侧开设有与外部相通的通孔,所述墙体左侧还设置有出料板,所述起吊装置上侧安装有上夹板,所述起吊装置下侧安装有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截面都为L状设置,且通过弹性转轴与起吊装置相连接,所述起吊装置内部设置有移动触发件,所述起吊装置内部下端设置有上顶块,所述上顶块下端外侧开设有驱动槽,所述移动触发件内部开设有容纳上顶块的矩形通槽,所述起吊装置内部上下两侧安装有第一限位卡块与第二限位卡块,所述第一限位卡块与第二限位卡块一端为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顶块下端为穿出起吊装置内部设置,所述起吊装置内部对应上顶块的上端设置有弹簧。
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槽上下两侧为连续的倾斜三角状设置,所述驱动槽上下两侧为交错设置,所述起吊装置内部设置有一端在驱动槽内的凸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顶块上端为椭圆状设置,所述移动触发件上下两侧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卡块和第二限位卡块斜面贴合的凹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一侧开设有弧形凹槽,下夹板一侧连接有固定杆。
作为优选的,所述起吊装置内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套杆,转动套杆上端外侧与下端内侧设置有轮齿,所述移动触发件一侧设置有轮齿。
作为优选的,所述混合腔内部一侧放置有混凝土粉末,另一侧放置有水。
作为优选的,所述出料板上开设有通孔,且与混合腔上的通孔相错开。
一种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使用方法,其步骤在于:
第一步,利用吊绳带动起吊装置移动到墙体上端,而后向下移动与墙体上端接触;
第二步,利墙用体驱使上顶块旋转带动移动触发件横向移动;
第三步,利用上夹板与下夹板旋转对吊绳与墙体上端进行贴合夹紧;
第四步,利用转杆与隔板的旋转,对混合腔内部进行搅拌;
第五步,利用出料板将混合腔内的搅拌完的水泥向外导出。
作为优选的,上夹板与下夹板的截面均为L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高科新达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高科新达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2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