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蛋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2635.0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6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钟巧芳;王波;程在全;肖素勤;张敦宇;殷富有;张云;王玲仙;柯学;蒋聪;余腾琼;李金璐;卢源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C07K14/415;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崔玥 |
地址: | 650205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抗白叶枯病 基因 蛋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蛋白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获得了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7(t)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区序列,通过功能互补和基因敲除技术进行功能验证和功能评估可知,相对于感白叶枯病材料,转入本发明所述抗白叶枯病基因Xa47(t)的水稻病斑长度明显较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特性,对11个菌株达到抗到高抗的水平,具有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特性,对于培育水稻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蛋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三大病害,其中水稻白叶枯病由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我国除新疆、西藏和东北的北部以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长江以南和江淮平原籼稻产区为常发区,遭受白叶枯病危害后易造成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甚至绝收。在目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在逐年增加,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陈功友,徐正银,杨阳阳,等.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划分和水稻抗病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1):71-77.)。克服该病害的有效途径需不断培育抗病新品种,以抵御白叶枯病菌的不断变异。尤其是发掘出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基因,并服务于育种实践,已成为目前水稻分子育种的重要目标。
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历程中,将来自栽培品种或其近缘野生种中的优良基因不断重组、聚合已成为一种常态,但栽培品种中原有的遗传资源利用日趋饱和,从远缘种群中引入优良基因创作新的水稻品种扩大亲本间遗传差异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热点。栽培稻有20多个野生近缘种,含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云南省是亚洲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和起源中心之一,分布有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 Wall.)和疣粒野生稻(Oryza granulataBaill.)三种野生种,而且每种野生稻具有许多亚种或生态类型,这些种质资源在表型和分子水平上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拥有显著的抗逆、抗病虫害、耐寒、耐旱和耐贫瘠等许多优良性状(程在全.云南野生稻遗传特性及其优良基因克隆研究.四川:四川大学,2006.)。因此,利用广谱高抗白叶枯病的野生资源培育水稻新品种,这不仅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2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