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复印纸的抗静电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5793.1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周雪林;刘玉国;王洪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7/00 | 分类号: | D21H27/00;D21H21/16;D21H17/28;D21H17/66;D21H17/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卞永如 |
地址: | 25640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复印纸 抗静电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复印纸的抗静电生产工艺,先将纸浆抄纸制成原纸,接着在原纸表面施胶,复卷,裁切选别,包装,即得;其中,施胶时所使用的施胶剂是以木薯淀粉、氯化钙、硫酸钠为原料混合制成的。本发明通过该施胶剂的使用,大大改善了静电复印纸的导电能力,避免静电荷在纸面上聚集,也就是说,本发明从原纸消除静电,从根源上解决静电问题,避免“粘连”、“飞张”、“叠送”等情况的发生,改善复印纸的后续复印效果和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复印纸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静电复印纸的抗静电生产工艺。属于造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造纸行业正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绝大部分产品产能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办公用的小裁纸是为数不多的增速较快的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每年以10%速度递增,且随着复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复印速度的提高,高端产品需求增加。
在打印生产中,经常出现纸张粘连的现象,就是两张纸吸附粘连在一起,难以分离,这是静电引起的。这种现象在空气干燥的时候更是经常出现,它对印刷生产的影响很大,轻则给输纸、收纸和齐纸造成障碍,重则无法自动输纸或频繁出现双张、空张、收纸紊乱、损耗增加等不良后果,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跟产品质量。
纸张出现静电的原因除了空气干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首先就是造纸工艺不过关引起的,也就是说,静电复印纸经过抄造成形、压榨脱水、干燥、压光、卷取等生产过程,纸面受到摩擦,在进入印刷厂的仓库前就携带了大量的静电,这是因为在造纸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电解质比如明矾、氯化钠等含量少,施胶物质含量过多,在纸张烘干压光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于是纸张就携带了静电。如果印刷厂立马使用这样的纸张进行生产,那么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纸张粘连的现象。这些静电在切纸时产生“粘连”、“飞张”等操作故障,并且吸附粉尘;在复印时会发生“叠送”,影响走纸。纸页静电荷透过纸张与墨粉所带负电荷中和或减弱感光鼓的静电引力,而影响复印质量和效果。
其次就是存放不到位。有些纸张在造纸厂出库的时候就携带了静电,本来存放一段时间后,静电会消失,但是如果印刷厂的仓库空气很干燥,或者叠放过高,使纸张与印刷环境温度缺乏有效的平衡时间,那么原来携带的静电就不会消失。另外如果仓库跟印刷车间的温差大,空气湿度不同,纸张的含水率也会出现变化,于是就会不断的伸缩,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纸张携带静电,给印刷带来很大的不便。
最后就是在印刷过程中因为摩擦导致纸张携带静电。如果空气干燥,纸张的含水量也会下降,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输纸、压印等摩擦和压力的作用,导致纸原子核外电子发生得失,使纸质带静电,这个就是很明显的摩擦生电。
目前生产静电复印纸消除静电的方法是在压光机前投入静电消除器,不能有效地将纸本身的静电消除掉,不能有效地消除纸本身的静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静电复印纸的抗静电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静电复印纸的抗静电生产工艺,先将纸浆抄纸制成原纸,接着在原纸表面施胶,复卷,裁切选别,包装,即得一种静电复印纸;其中,施胶时所使用的施胶剂是以木薯淀粉、氯化钙、硫酸钠为原料混合制成的。
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纸浆包括: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10~15份,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65~80份,BCTMP(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10~20份。
优选的,抄纸的工艺条件为:纸浆叩解度为30~35°SR,上网浓度0.4~0.5%(质量浓度),上网pH值为7.5~8.5。
优选的,原纸表面施胶量为3~4kg/t绝干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5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