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现霓与虹的观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6092.X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4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朋波;涂余闽;曾钶;曾梦海;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2 | 分类号: | G09B23/22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隋秀文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现 观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现霓与虹的观测装置,包括白光光源、带光源口遮光盖、圆柱形白屏、霓与虹标尺、透明玻璃球、暗箱骨架、圆柱暗箱和底座。白光光源卡在带光源口遮光盖,带光源口遮光盖与暗箱骨架顶端固接,霓与虹标尺、圆柱暗箱和透明玻璃球支架与暗箱骨架固接,暗箱骨架与底座固接,圆柱形白屏贴在圆柱暗箱内壁,透明玻璃球放在透明玻璃球支架上,白光光源能实现垂直照射玻璃球,在圆柱形白屏上同时再现霓和虹现象。本发明能够同时再现霓与虹,直观反应霓和虹的产生原理,能观测不同水滴大小对霓和虹现象的影响;本装置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便于推广到课堂教学和科技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理光学领域,涉及一种采用光学方法再现霓与虹的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霓与虹是一种绚丽的自然现象。霓与虹形成原理涉及到物理中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知识,人类对霓与虹形成存在认识难度,特别是中/小学生。目前大多采用三棱镜或光栅,喷水雾等方法和装置演示彩虹形成,演示效果较差,与真实彩虹形成原理相差大,特别是缺乏观测霓的实验装置或演示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现霓与虹的观测装置,采用点光源来模拟太阳光,入射光垂直照射透明玻璃球,创新性的设计了圆柱形曲面白屏,实现了同时再现霓与虹,且可观测霓与虹现象随玻璃球大小的变化;设计新颖和使用简便,效果直观,成本低,易于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再现霓与虹的观测装置,所述的观测装置基于光学方法实现,能够同时再现整圆形霓与虹现象,演示霓与虹形成的光学原理,测量虹观测位置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所述观测装置包括白光光源1、带光源口的遮光盖2、圆柱形白屏3、霓与虹标尺4、透明玻璃球5、透明玻璃球支架6、暗箱骨架7、圆柱暗箱8和底座9。
所述的暗箱骨架7由三个复合板构成,任意两个相邻复合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三个复合板的底部固定在底座9上,三个复合板的顶部相交处安装带光源口的遮光盖2。三个复合板靠近中心的一侧中部均设有相同大小的矩形缺口,用于放置圆柱暗箱8。所述的三个复合板为复合板A7-1、复合板B7-2、复合板C7-3,其中,复合板A7-1与复合板B7-2之间为观测面,复合板A7-1与复合板C7-3,复合板B7-2与复合板C7-3之间为观测装置背面。
所述的圆柱暗箱8固定在暗箱骨架7三个复合板中间的矩形缺口处,圆柱暗箱8包括上下两部分:所述圆柱暗箱8的下半部分为完整空心圆柱结构且底部有封口,其底面不与底座9表面接触。所述圆柱暗箱8的上半部分在观测面开口120度的豁口,即圆柱暗箱8的上半部分在复合板A7-1与复合板B7-2之间,而在复合板A7-1与复合板C7-3之间和复合板B7-2与复合板C7-3之间设有弧形壁面结构,圆柱形白屏3贴在该弧形壁面的内壁,圆柱暗箱8的上半部分的顶部嵌在遮光盖2圆环结构内。
所述的带光源口的遮光盖2为顶部封口的圆环结构,顶面中部设有通孔,用于安装白光光源1,即白光光源1卡在带光源口的遮光盖2的中心通孔处。所述白光光源1在垂直方向可上下移动。
所述的标尺A4-1、标尺B4-2均用于标记霓和虹的对应位置,具体的:所述的标尺A4-1为薄片状结构,其上设有刻度线(最小刻度为0.5mm),标尺A4-1粘贴在圆柱形白屏3最右侧壁面上,紧邻复合板A7-1开设的矩形缺口处,其中标尺A4-1的刻度线贴合白屏3壁面;所述的标尺B4-2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上设有刻度线(最小刻度为0.5mm),标尺B4-2垂直布置在复合板A7-1上,距离复合板A7-1开设的矩形缺口为2.5cm,标尺B4-2的刻度线与复合板A7-1垂直。所述标尺A4-1、标尺B4-2的长度相同,两标尺位置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5cm,其顶部与圆柱暗箱8顶部平齐,底部与透明玻璃球5的顶面平齐。所述的标尺A4-1、标尺B4-2能够标记出霓和虹的对应位置,通过两个标尺之间的距离及相应的几何关系式,能够获得虹位置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并还能够验证出射光线(虹)与入射光线的夹角(40度-43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60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