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98637.0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2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李秋芬;陈聚法;李娇;袁伟;杨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6B40/10 | 分类号: | G16B40/10;G16B25/20;C12Q1/689;C12Q1/6869;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武贵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 群落 人工 生态 修复 效果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水体样品,并根据采集的所述水体样品确定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步骤2:计算水体指标与微生物相对丰度的相关系数,获得所有样本的水质指标与相应样本微生物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指数;步骤3:根据所述显著性指数P筛选与水质指标相关性较强的微生物类群;步骤4:根据所述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建立相关微生物类群的总相对丰度与相关水质指标的联系;步骤5:根据所述变化图评价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本发明方法简单快捷,成本较低,指示全面,客观准确,生态学意义明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已广泛应用于河流、森林、城市等不同生态系统领域,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一个重要目标,已成为生态学家的共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研究大多数是针对单个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且人工鱼礁投放多为广阔、开放性海域,由于水动力影响,凭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很难对其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反映生态系统实时变化。微生物种群变化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与环境因子负相关细菌比例高意味着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反之,正相关细菌比例高则意味着微生物生态系统不稳定。因此可筛选相关性较强的微生物类群作为生态系统的指示微生物,并以微生物种群变化来确定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环境指标,从而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一种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水体样品,并根据采集的所述水体样品确定微生物的相对丰度;
步骤2:根据所述微生物相对丰度和水体中关键指标j计算获得所有样本的水质指标与相应样本微生物的相关系数r及其显著性指数P;
步骤3:根据所述相关系数r及其显著性指数P确定水质指标与微生物类群的相关性;所述相关系数r>0,且显著性指数P≤0.05时,水质指标与微生物类群呈正相关;当相关系数r<0,且显著性指数P≤0.05时,则水质指标与微生物类群呈负相关;
步骤4:根据所述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微生物类群建立相关微生物类群的总相对丰度与相关水质指标的联系;
对每一样本,计算所有与某一水质指标呈正相关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之和Ap,以及所有呈负相关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之和Am;以某一水质指标值为x轴,以总相对丰度差Ap-Am为y轴作图,建立正负两类功能微生物类群的总相对丰度差随水质指标的变化图;
步骤5:根据所述变化图评价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步骤1中,所述采集水体样品包括:
在人工鱼礁投放海域和未投礁的对照海域设置采样点,采集底层水体,每个站点设置平行样3个,每年8月份调查采样,共调查3年。利用细菌DNA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进行DNA纯化、浓缩,然后进行PCR扩增16S rDNA的V3+V4区,将纯化后的扩增产物连接测序接头,构建测序文库,Illumina上机测序,得到每个样品的测序结果,从而根据每个样品的测序结果得到多种微生物。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基于微生物群落的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步骤1中,某一微生物的所述相对丰度为某个样本中某一种微生物的个数占该样本中所有微生物个数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为:所求微生物的序列数除以总序列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8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