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杯托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99530.8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金银柱;张浩斌;王韬;宫瑜涛;李吴蔚;杜贵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10 | 分类号: | B60N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周春梅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杯托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该杯托组件包括:安装筒,安装筒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周向壁和从安装筒的前部倾斜向下地朝向安装筒的后部延伸的顶部开口,并且周向壁围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腔;同步盘,同步盘布置在容纳腔内;杯托,杯托可转动地固定在同步盘上,并具有沿杯托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与同步盘相连;和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配置成分别与杯托、同步盘、和升降机构相连,使得杯托在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同时可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便其在位于顶部开口且倾斜的初始位置和位于容纳腔内且水平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本发明车辆具备置物的实用性,并可满足外观设计的个性化和美观化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杯托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杯托是汽车内饰中最常见的配置之一,它一般安装在正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的副仪表板上,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放置杯子或其它物件。杯托的设计,可以满足置物需要,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杯托主要包括固定式、升降式、卷帘式、翻转式等多种类型。其中,升降式杯托中的杯托可在用于容纳杯子的腔体内升降运动,使得在闲置时可封闭该腔体以起到美观作用,同时在工作时隐藏在该腔体内以对杯子起到支撑作用。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3973730U公开了一种车用升降杯托。该车用升降杯托包括大致杯状结构的外壳体、可升降地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升降托板、与升降托板联动连接以减缓该升降托板的移动速度的缓冲组件、和升举组件等部件。该升举组件具有与位于升降托板的下端面的环形限位圈相抵靠的环形连接端。其中,升降托板无法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环形连接端平移,使得通过环形限位圈将升降托板与环形连接端固定在一起,从而可防止升降托板在非垂直方向上运动。
如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升降式杯托在闲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时都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杯托的型面角度无法进行调节,难以满足汽车内饰个性化和美观化的要求。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升降式杯托无法实现改变型面角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杯托组件。所述杯托组件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周向壁和从所述安装筒的前部倾斜向下地朝向所述安装筒的后部延伸的顶部开口,并且所述周向壁围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腔;同步盘,所述同步盘布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杯托,所述杯托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同步盘上,并具有沿所述杯托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同步盘相连;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配置成分别与所述杯托、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同步盘相连,使得所述杯托在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同时可围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便其在位于所述顶部开口且倾斜的初始位置和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水平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杯托组件中,包括安装筒、同步盘、杯托、升降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等部件。其中,安装筒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周向壁和从安装筒的前部倾斜向下地朝向后部延伸的顶部开口。周向壁围成同样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容纳腔,以用于容纳杯子等物品。同步盘布置在容纳腔内,以便与其它部件配合。杯托可转动地罩合在同步盘上,并具有沿杯托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升降机构配置成与同步盘相连,使得固定在同步盘上的杯托可在容纳腔内实现升降运动。角度调节机构配置成分别与杯托、升降机构、和同步盘相连,使得杯托在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同时可围绕转动轴线转动。通过上述的设置,杯托可以在位于安装筒的顶部开口且倾斜的初始位置和位于容纳腔内且水平的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杯托在实现升降的同时可以实现型面角度的调节。具体而言,当杯托处于初始位置时,杯托位于安装筒的顶部开口,既可以方便地封闭该顶部开口,倾斜的杯托型面也可以满足外观设计的个性化和美观化要求,提升用户的感观体验。当杯托处于工作位置时,杯托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可以平稳地支撑杯子等物品,从而实现置物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99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