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动态身份和易位告警功能的智能防误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1199.9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4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洋超;王文博;王志亮;成敬周;李春筱;裘愉涛;许飞;赵淑敏;王琳;王江;梁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秦晓刚 |
地址: | 31209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动态 身份 易位 告警 功能 智能 防误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动态身份和易位告警功能的智能防误锁,包括智能电子锁以及与智能电子锁进行通信的云端服务器和共用移动终端,所述智能电子锁上设有用于唯一标识所对应的电气设备的身份标签,所述智能电子锁上还安装有具有易位告警功能的定位器;所述共用移动终端用于读取至少两个智能电子锁的身份标签及向云端服务器发送解锁或上锁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监测智能电子锁的状态信息,接收共用移动终端的操作请求,并根据请求向智能电子锁发出解锁或上锁命令。本发明提高了防误锁管理存放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易位告警功能避免了运检工作中的锁具混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变电站防误锁。
背景技术
电力生产中,为避免各类误操作事故发生,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实施相关组织管理手段和防误闭锁措施。传统的五防闭锁系统是在相应的电气回路中串入编码锁节点,锁具只有在操作状态下才经过一定的操作规则来解锁,其他时间处于闭锁状态。对于隔离开关、地刀和网门等使用机械编码锁实现。
然而,随着变电站规模扩大以及变电设备数量增多,传统防误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弊端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
1)传统锁具的管理工作繁杂。投用前每个锁具都需人工编制对应的名称、编号,不同锁具对应的不同钥匙需要定制定放管理,较为繁杂且易出错;
2)传统锁具在大批量运检工作中易混淆。当变电站有大规模检修或巡视工作时,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大量的解锁、上锁操作,耗用了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因人工疏忽而造成锁具混淆;
3)传统锁具未形成准确、实时的锁具状态监测和操作过程中的信息交互,不能对操作范围以及误操作起到提示告警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具备动态身份和易位告警功能的智能防误锁,可防止大批量运检工作中的锁具混淆,提高解锁操作的便捷性与安全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动态身份和易位告警功能的智能防误锁,包括智能电子锁以及与智能电子锁进行通信的云端服务器和共用移动终端,所述智能电子锁上设有用于唯一标识所对应的电气设备的身份标签,所述智能电子锁上还安装有具有易位告警功能的定位器;所述共用移动终端用于读取至少两个智能电子锁的身份标签及向云端服务器发送解锁或上锁请求;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监测智能电子锁的状态信息,接收共用移动终端的操作请求,并根据请求向智能电子锁发出解锁或上锁命令。
优选的,所述的共用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手表、平板电脑。
优选的,所述云端服务器通过3G/4G/5G与智能电子锁和共用移动终端通信。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提高了防误锁管理存放的工作效率。锁具电子身份标签的使用避免了繁杂的人工编码,移动终端“一对多”的解锁模式也避免了传统钥匙的大批量定制定放。
2)通过易位告警功能避免了运检工作中的锁具混淆。通过定位器可以感知锁具和预设位置是否偏移,当出现锁具位置混淆时会通过警报声和语音指令提示现场人员进行检查核对,提高了锁具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形成了实时锁具状态监测和操作过程的信息交互。云端服务器可以对智能电子锁的状态进行监测,并将锁具状态、待操作步骤等信息实时反馈到共用移动终端,为现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得运检工作更为高效、便捷。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带来的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中予以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备动态身份和易位告警功能的智能防误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11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