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共价有机框架纳米酶生物探针及应用、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1270.3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7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鹏;赵卉;徐韩斌;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2/08 | 分类号: | C08G12/08;C08G12/40;G01N21/33;G01N21/64;G01N33/569;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申素霞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共价 有机 框架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纳米 生物 探针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共价有机框架纳米酶生物探针及应用、试剂盒,涉及肿瘤细胞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具体式I所示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有序排列的活性反应位点以及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中的三苯基膦与金纳米粒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金纳米粒子可以与特异性识别的巯基修饰生物材料中的巯基通过Au‑SH键结合,形成的纳米酶生物探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良好的模拟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纳米酶生物探针与叶酸修饰的磁性纳米材料配合使用,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成本低,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细胞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共价有机框架纳米酶生物探针及应用、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复发和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肿瘤的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是指少数具有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转移到血液、淋巴结、骨髓或远处器官中。目前临床上的检测方法很难发现这种微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病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重要标志。CTCs是公认的肿瘤转移的先导标志,其可作为肿瘤分期的重要判定标准。此外,肿瘤患者CTCs数据可作为肿瘤分期的重要预测因子和病情改善与否的标志。CTCs的早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微转移、监测术后复发、评估疗效及预后或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而且CTCs检测样本为血液,而血液标本易于收集且为微创性,即使是在无转移的情况下,CTCs也可作为潜在性实时标志物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指导治疗方案的建立,预测治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因此,检测CTCs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免疫亲和材料由于具有易操作、易修饰、对目标物分离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特点,在CTCs的分离富集应用广泛。通常,生物探针一般由磁性纳米颗粒和特异性识别抗体组成,特异性识别抗体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力、亲水相互作用力等非共价力结合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固载的特异性识别抗体易脱落,结构稳定性差,进而影响对CTCs的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共价有机框架纳米酶生物探针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以及通过金硫键偶联的巯基修饰的特异性识别生物材料形成的纳米酶生物探针结构均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对循环肿瘤细胞的灵敏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包括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和负载在所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上的金纳米粒子;
所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重复结构单元:
所述式I中“…”表示连接所述重复结构单元。
优选的,所述金纳米粒子的负载量为10~40wt%。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四苯甲醛基)磷、三(4-氨基苯基)胺、乙酸和卤代芳香烃-醇溶剂混合,进行席夫碱反应,得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将所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金离子源、还原剂和醇类溶剂混合,进行还原反应,得到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价有机框架纳米酶生物探针,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和与所述金掺杂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通过金硫键结合的巯基修饰的特异性识别生物材料。
优选的,所述巯基修饰的特异性识别生物材料包括巯基修饰的适配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12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