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开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1926.1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7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甘奇超;刘飞;袁渊;王伟;付宪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40 | 分类号: | A01K61/40;A23K50/80;A23K10/26;A23K10/24;A23K10/30;A01K61/13 |
代理公司: | 重庆宏知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0 | 代理人: | 余义丽 |
地址: | 4008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本 人工 繁育 幼苗 开口 方法 | ||
为解决现有日本医蛭幼苗开口摄食率及成活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开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网箱;投放幼苗;水质管理;药物制备;开口时间;饵料投喂。本发明中利用天然腌渍羊肠衣作为新鲜血液的盛装材料,大大提高了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开口的摄食率。本发明确定了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最佳开口时间为5‑7天,在保证了日本医蛭摄食率的同时提高了日本医蛭的成活率。本发明添加板蓝根、三黄、山楂等中草药汤剂降低了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开口过程中的死亡率。本方法比常规养殖方法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开口摄食率、成活率和增重率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本医蛭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开口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破血、通经、逐瘀的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日本医蛭还具有抗血栓、抗炎症、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是目前《中国药典》唯一收录的以动物血液为食物来源的水蛭药材种类,其体内所含有的水蛭素,是一种极强的天然抗凝血酶类物质,其凝血酶的抑制作用是人工重组水蛭素的10倍,且没有人工重组水蛭素的出血等副作用。因此日本医蛭养殖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目前日本医蛭养殖种苗基本来源于抓捕的野生资源,随着人工养殖规模的急速扩大,日本医蛭野生资源急剧减少,人工繁育工作迫在眉睫。其中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开口一直是人工繁育工作的难点,常用的开口方式是活物开口,但该方法成本太高,不易管理。另一常用开口方式是采用猪肠衣灌装血液投喂,由于猪肠衣较厚,该方法下日本医蛭幼苗开口摄食率及成活率偏低,因此日本医蛭幼苗的开口方法亟待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日本医蛭幼苗开口摄食率及成活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开口方法。
本发明一种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的开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网箱:设置网箱长、宽、高分别为120cm、60cm、45cm,在网箱底部中间位置设置25cm×25cm排水口,安装40目防逃网,并在排水管的尾端系100目防逃网;
S2、投放幼苗:刚孵化出的日本医蛭幼苗按2万尾/箱投放;
S3、水质管理:养殖用水采用井水,水温保持在22-28℃范围内,PH值保持在6.8-7.2范围内,养殖箱中水体采用微流水;
S4、药物制备:将板蓝根、黄莲、黄柏、黄芩、山楂按质量比为3-8:1-3:1-3:1-3:3-5加水大火熬制,制成浓度120-180mg/ml的药液;
S5、开口时间:第一次开口投喂时间在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孵出后2-10天;
S6、饵料投喂:将天然腌渍羊肠衣用清水漂洗干净,一端用细线捆扎,确保不渗漏;将制备好的药液按3-8ml/升血液添加到新鲜血液中,按0.8-1.2g/升血液浓度添加VC,并搅拌均匀;将添加药物后的新鲜血液灌入羊肠衣中,并将灌口捆扎确保不渗漏;将含有新鲜血液的羊肠衣放入日本医蛭养殖箱中,供水蛭幼苗开口吸食;第一次开口投喂后间隔4-5天再投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板蓝根、黄莲、黄柏、黄芩、山楂的质量比为:5:2:2:2: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大火熬制时间为0.5-1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药液浓度为150mg/m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第一次开口投喂时间在日本医蛭人工繁育幼苗孵出后5-7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天然腌渍羊肠衣为市面上所售的天然羊肠衣。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水蛭幼苗开口吸食投喂4次以后间隔7天再投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1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