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2733.8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6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范北方;卢次勇;韩雪;陈颜;张慧敏;廖宇华;郭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20/70 | 分类号: | G16H20/70;G16H10/20;G16H50/2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7 | 代理人: | 刘洪雨 |
地址: | 51806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理健康 辅助 干预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可以将认知行为疗法与智能终端相结合,利用智能终端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载体,不仅有利于将抑郁症的正确认识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纠正人们对抑郁症的偏见,还由于这种方式的方便性、保密性,能够很好地保护抑郁人群的隐私,更好地消除抑郁人群对心理干预的抵触,以及,能够使用户及时发现抑郁情绪,也能够给予用户及时的心理干预,从而大幅提高抑郁人群中得到及时干预的人的比例。通过将用户的个人量表评测信息与预设名片库中名片的参考量表评测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名片,得到对应的目标干预方案,再将目标干预方案分解为多个阶段性任务,并将阶段性任务分阶段推送给用户,有利于对用户的有效干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理健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认知行为心理疗法经科学研究证明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控自己抑郁情绪的方法,对于治疗抑郁具有显著的疗效,是美国、英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家的抑郁症临床治疗指南推荐使用的一线治疗方案。
目前,由于国内的心理健康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心理医生供需失衡严重,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仍然存在偏见等多种因素,抑郁人群中仅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及时干预,不利于抑郁患者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以降低抑郁人群对心理干预的抵触,给予抑郁人群及时的心理干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包括: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个人量表评测信息,其中,所述个人量表评测信息包括量表信息部分和个人信息部分,所述量表信息部分包括抑郁自评问卷信息、焦虑自评问卷信息、睡眠自评问卷信息、席汉功能损害自评问卷信息、躯体症状自评问卷信息、心理弹性自评问卷信息、抑郁思维模式问卷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以及,所述个人信息部分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诱因信息;方案推荐单元,用于将所述个人量表评测信息与预设名片库中名片的参考量表评测信息进行匹配,确定出目标名片,并将所述目标名片对应的参考干预方案作为所述用户的目标干预方案,其中,所述预设名片库中的每个名片均具有对应的参考量表评测信息和参考干预方案,且每个参考干预方案的完成度达标和干预效果达标;心理干预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干预方案分解为多个阶段性任务,并将所述阶段性任务分阶段推送给所述用户,并获取所述用户对所述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度信息,其中,所述阶段性任务包括课程学习、课后练习、放松项目和实践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可以将认知行为疗法与广泛使用的智能终端相结合,利用智能终端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载体,不仅有利于将抑郁症的正确认识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纠正人们对抑郁症的偏见,还由于这种方式的方便性、保密性等,能够很好地保护抑郁人群的隐私,更好地消除抑郁人群对心理干预的抵触,以及,能够使用户及时发现抑郁情绪,也能够给予用户及时的干预,从而大幅提高抑郁人群中得到及时干预的人的比例。而通过将用户的个人量表评测信息与预设名片库中名片的参考量表评测信息进行匹配的方式确定目标名片,进一步确定出对应的参考干预方案(即目标干预方案),利用心理健康辅助干预系统将目标干预方案分解为多个阶段性任务(课程学习、课后练习、放松项目和实践活动),并将阶段性任务分阶段推送给用户,有利于对用户的有效干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中山大学,未经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2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锁芯
- 下一篇:基于核酸外切酶Ⅰ和嵌合适配体无标记荧光检测汞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