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4013.5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7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贾仁萍;孙玉澄;李曙光;陆林和;魏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容大材料腐蚀检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6F30/2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4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焊接 接头 晶间腐蚀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试样:从相同生产批号、相同放置环境以及相同规格的试样区域内选取三个待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焊接接头;S2、接头处理:对选取出来的三个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清洗处理,采用清洗试剂对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处理;S3、敏化处理:将三个不锈钢焊接接头放置在400℃至8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缓慢升温加热,达到敏化处理的效果;S4、模型构建:对敏化处理过程中的接头进行线束扫描,根据扫描获得的参数构建三维数模;S5、仿真处理:采用仿真软件对三维数模进行仿真处理。本发明采用仿真软件对构建的三维数模进行仿真处理,达到对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的试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试验是进行不锈钢材料理化检测的重要试验,目前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试验的机械试验设备主要由调温电炉、磨口锥形烧瓶,蛇形冷凝管组成。不锈钢试样经过处理后,将试样和腐蚀溶液一起放入磨口锥形烧瓶中,用调炉电炉加热,保证其沸腾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按材料技术标准要求执行)。采用橡胶瓶塞封住三角烧瓶,并在瓶塞中间插入一支通有循环水的蛇形冷凝管,使蒸汽得以冷却回流。
目前这种试验方法为全人工操作,试验周期长,在试验过程中需要人工全程关注,需要耗费较多人力,并且在试验过程中,需要经常记录时间,不利于试验结果的处理,无法得出精确地试验结果,难以有效地缩短试验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试样:从相同生产批号、相同放置环境以及相同规格的试样区域内选取三个待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焊接接头;
S2、接头处理:对选取出来的三个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清洗处理,采用清洗试剂对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处理;
S3、敏化处理:将三个不锈钢焊接接头放置在400℃至8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缓慢升温加热,达到敏化处理的效果;
S4、模型构建:对敏化处理过程中的接头进行线束扫描,根据扫描获得的参数构建三维数模;
S5、仿真处理:采用仿真软件对三维数模进行仿真处理,实时观测接头出现晶间偏析的情况。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三个不锈钢焊接接头为一号接头、二号接头以及三号接头,所述一号接头位于400℃至550℃的密闭腔室内,所述二号接头位于550℃至700℃的密闭腔室内,所述三号接头位于700℃至850℃的密闭腔室内。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对接头进行清洗处理采用的清洗试剂为酸性试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4中,线束扫描获得的参数包括接头表面形貌变化参数与接头表面碳化物变化参数。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步骤S4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1、在构建三维数模之前,采用线束扫描仪对接头进行线束扫描切割,使接头分为多个区域,根据接头表面形貌变化参数与接头表面碳化物变化参数形成三维数模。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5中,仿真软件的仿真时间为20万秒,记录接头在不同时间段的仿真数据。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三维数模与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相结合,采用仿真软件对构建的三维数模进行仿真处理,达到对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的试验效果,无需人工全程关注试验过程,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在保证试验效果的同时,有效地缩短了试验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容大材料腐蚀检验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容大材料腐蚀检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4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