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8155.9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8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敬;李茂;魏仁敏;卜玉;张家仙;高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C9/02 | 分类号: | F17C9/02;F17C13/00;F17C13/02;F17C13/04;F17C6/00;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项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液氢 并联 输出 供应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氢瓶,至少两个液氢瓶卧式并联设置;液氢汽化增压机构,适于对对应的液氢瓶第二出口处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将气化后形成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平衡好后输送到液氢瓶内以增大液氢瓶内部的气压,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液氢输送机构,所述液氢输送机构包括:出液压力平衡组件,将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互联,适于平衡多个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排出的液氢的压力,本发明具有使得每个液氢瓶的液位高度在不同路况、液氢瓶形状存在加工偏差等情况下保持液氢瓶液位具有相同的高度,此时液位下降平衡,减少了出现一个液氢瓶先耗光另一个液氢瓶还存在较多液氢和夹气情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新能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重型液氢汽车由于空间布局、安装、维修等方面的原因,作为能源贮存的液氢瓶不能做成大容积形式,限制了重型液氢车携带液氢的容量,不利于液氢车进行长途运输。采用双液氢瓶供应液氢的方式布局灵活,扩大了液氢车单次携氢量,成为保证长途运输的有效手段。但是多个液氢瓶输送液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液氢超低温、极易蒸发的特性,液氢瓶内的液氢气液交界面密度分层模糊,造成液氢瓶的液位计测量精度不高,难以获得液氢瓶内的真实液氢液位高度,当前多采用两个液氢瓶并联同时输送的方式。即使采用对称布局方式,由于液氢瓶自身的制造、安装、自增压系统、管路输送系统的物理特性、动态响应特性、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等不可避免存在各种偏差和不一致,造成两个液氢瓶在供应液氢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液位下降不平衡现象,从而有可能出现一个液氢瓶先耗光而另一个液氢瓶还有较多液氢。
这样的话,耗光液氢的液氢瓶中的蒸发的氢气或者增压氢气会和输送的液氢混合,造成后续供给液氢夹气,由于增压压力不变,液氢夹气会带来供应管路留阻增大,造成液氢供应流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气阻”,不能满足液氢车对燃料流量的需要,同时,由于氢气的燃烧特性与液氢的燃烧特性不同,因此夹气的液氢燃烧特性的变化会对液氢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带来较大影响,给发动机设计带来困难,降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并联的液氢瓶液位下降不平衡和液氢夹气,使供应管路留阻增大,减少供应流量,对液氢车发动机带来影响,降低发动机工作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
一种车载多液氢瓶并联输出供应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液氢瓶,适于储存液氢并且通过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将液氢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至少两个液氢瓶卧式并联设置;
液氢汽化增压机构,适于对对应的液氢瓶第二出口处的液氢进行汽化并且将气化后形成的氢气通过增压气入口平衡好后输送到液氢瓶内以增大液氢瓶内部的气压,为液氢的输送提供动力;
液氢输送机构;适于将液氢瓶内的液氢从第一出口输送到车载液氢汽化系统内,所述液氢输送机构包括:
出液压力平衡组件,设置在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处并且将每个液氢瓶的第一出口互联,适于平衡多个液氢瓶底部第一出口排出的液氢的压力;
其中,所述第二出口的位置低于第一出口的位置,所述第一出口还用做所述液氢瓶的液氢供入口,以在液氢瓶内的液氢量低于预设值时供入液氢。
进一步的,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多个液氢瓶上的增压输送管,所述增压输送管分别和液氢瓶第二出口以及设置在液氢瓶顶部的增压气入口连通;所述增压输送管上设置有自增压汽化器来对液氢进行汽化后输送;所述液氢汽化增压机构还包括压力检测控制组件,适于对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控制增压氢气的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检测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增压输送管上的气路电磁开关阀,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对增压气入口处的压力进行检测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气路电磁开关阀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81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