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08467.X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8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辉;陈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徽鼎竹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10 | 分类号: | B65D25/10;B65D85/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陆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8 | 代理人: | 张芳 |
地址: | 237200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毛竹 切断 后竹段 收集 排列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属于毛竹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包括安置架本体,所述安置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置物导流架,所述置物导流架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置物槽,多个所述置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整合轮。该设备可对毛竹段很好的进行收集整理,也提高了其在运输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毛竹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
背景技术
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毛竹是我国用途最广、利用价值最大的经济竹种,集材用、食用、观赏、药用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造纸、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以及城乡绿化等各个领域。
毛竹在修剪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整理,而传统的收集整理方式及设备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许多毛竹传统的收集整理方式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包括安置架本体,所述安置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置物导流架,所述置物导流架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置物槽,多个所述置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整合轮,多个所述整合轮的底部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中心杆,多个所述中心杆远离整合轮的一端分别与多个置物槽的底部中心位置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整合轮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两个安置架,两个所述安置架靠近置物槽内侧壁的一端均与其固定连接,位于同一个置物槽内部的两个安置架均关于置物槽的中心位置呈左右对称分布,多个所述安置架的内部均设置有调节螺纹杆,多个所述调节螺纹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置物导流架和安置架本体的侧壁延伸至其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轮,多个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与其相对应的安置架的侧壁延伸至其外部并固定连接有传动轮,多个所述调节螺纹杆的外表面均螺纹套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与安置架滑动卡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整合轮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整合槽口,多个所述整合槽口均呈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多个所述整合轮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传动齿牙。
优选的,所述置物导流架的高度高于置物槽,且与置物槽的接口处呈坡度式。
优选的,多个所述螺纹筒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软层。
优选的,所述置物导流架的高度为安置架本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整合轮处于置物槽的二分之一高度位置。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毛竹段直接投入安置架本体的内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毛竹段沿着置物导流架的坡度毛竹段通过整合槽口,分别进入整合槽口的内部,由于多个整合轮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整合槽口,可将多个毛竹段进行初步限位,此时操作人员只需旋转多个驱动轮,即可顺利的将还未进入整合槽口的毛竹段随着整合轮的旋转即可进入不同的整合槽口内部,不需要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的讲毛竹段插入在整合槽口的内部,省去了很多的工作强度,当毛竹段进入不同的整合槽口内部之后,继续旋转多个驱动轮,多个调节螺纹杆的旋转,可驱动螺纹筒在安置架的限位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上运动,配合设置的限位软层,可完成对毛竹段位置的限位,本设备可将毛竹段很好的进行收集整理,且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能。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高安全性毛竹切断后竹段收集排列设备,在重力的作用下,毛竹段沿着置物导流架的坡度毛竹段通过整合槽口,分别进入整合槽口的内部,由于多个整合轮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整合槽口,可将多个毛竹段进行初步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徽鼎竹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徽鼎竹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8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