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河岸带生境营造的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9589.0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1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龙;王建国;黄伟杰;郭伟;朱小平;吴倩;郭芳;江健;陈晓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E03F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杨茵;江文鑫 |
地址: | 5106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河岸 生境 营造 生态 复合 基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仿自然生境营造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河岸带生境营造的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包括形成有河床侧边的沟槽,沟槽内填充有多个块状废料;河岸带的下部铺设有植物纤维垫,植物纤维垫上固定堆设有笼体,笼体内填充有多个块状的废弃块,相邻的废弃块之间具有填充间隙,笼体的下端对接在沟槽的侧边,且抵接着沟槽内的块状废料;通过在河床侧边的沟槽中填充块状废料,在河岸带的下部铺设植物纤维垫以及笼体,笼体内装置有块状的废弃块,解决了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水流湍急导致河岸带脆弱、河岸带侵蚀严重以及河岸带成片垮塌的问题,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以及洄游,形成水生生物的生境系统,营造形成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河岸带生境营造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适用河岸带生境营造的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独立水系共有三十五个,最主要河流流域有十六个,每条主干河流上又分布成百上千的分支河流,从主干河流到分支河流贯穿了城市、农田、水库、湖泊。每条河流的污染将会导致点、面源的污染、河口的污染和被污染,最终导致水生生物及鱼类省基受到威胁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对电力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世界各国修建了许多大坝和堤堰等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在河道上修建大坝后,对天然河道产生了物理隔断。而城镇工业化程度提高以及人口密集,尤其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江段的污染依然相当严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排放依然影响着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的整体水质状况,甚至日趋严重,威胁了水土资源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高落差高坡降河流一般处在属高山峡谷地带,山高谷深,河道迂回曲折,交通条件差,对河岸带水生生物及鱼类生境恢复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并且,水流端急,河岸带容易垮塌,导致水生生物无法在河岸带生存,且难以在河岸带营造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河岸带生境营造的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河岸带无法形成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适用河岸带生境营造的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包括形成有河床侧边的沟槽,所述沟槽沿着河岸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沟槽内填充有多个块状废料;所述河岸带的下部铺设有植物纤维垫,所述植物纤维垫上固定堆设有笼体,所述笼体内填充有多个块状的废弃块,相邻的废弃块之间具有填充间隙,所述笼体的下端对接在沟槽的侧边,且抵接着沟槽内的块状废料。
进一步的,所述废弃块为混凝土破碎块或者废气渔船块体或石块。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中混杂有多个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呈多边形状,所述弹性块混杂在块状废料之间,抵接着块状废料。
进一步的,所述沟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粘附基质,多个所述粘附基质沿着沟槽的侧边间隔布置;所述粘附基质包括多束仿生水草,多束所述仿生水草呈环绕状布置;多束所述仿生水草的下端汇集捆绑在一起,沿着自下而上的方向,所述仿生水草的上端朝外弯曲布置,多束所述仿生水草之间围合形成顶部开口且供水生生物索饵、庇护的围合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仿生水草的中部连接有弹性的皮筋,所述皮筋的外端固定连接在仿生水草的中部,所述皮筋的内端延伸至围合空间内,多个所述仿生水草的皮筋的内端汇集连接在一起,且处于悬空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笼体包括多个铁丝,多个所述铁丝之间多位置相互缠绕连接;所述笼体包围形成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装置有所述废弃块,所述铁丝之间形成有外周封闭的笼孔,所述容腔通过笼孔与外部连通,所述废弃块的直径大于笼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笼孔呈四边形状,所述铁丝之间相互缠绕连接,形成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形成在网孔的端角;所述铁丝具有形成在网孔外周的边长段,多个所述铁丝的边长段围合形成所述网孔,相交的所述边长段之间缠绕连接形成所述连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9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