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莴苣LsSAW1基因在控制莴苣结球性状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0126.6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匡汉晖;安光辉;陈炯炯;余长春;严承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C07K14/415;C12Q1/6895;A01H5/00;A01H6/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龚莹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莴苣 lssaw1 基因 控制 性状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植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莴苣LsSAW1基因在控制莴苣结球性状中的应用,所述基因为SEQ ID NO.1所示。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不结球莴苣中敲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的莴苣LsSAW1基因及其在控制莴苣结球性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莴苣(Lactuca sativa L.)是菊科莴苣属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依据其不同的形态及食用部位,莴苣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叶用莴苣(LactucasativaLinn.var.ramosa Hort.)、茎用莴苣(LactucasativaLinn.var.angustata Irish ex Bremer)。结球莴苣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叶用莴苣,其特征表现为结球叶片向内卷曲、层层包裹,进而形成一个由叶片组成的球状结构,即叶球。相对于其他叶用莴苣,结球莴苣方便采收和运输,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较长的货架期,从而备受种植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世界范围内,结球莴苣的产量占所有莴苣总量的一半,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2017年,莴苣基因组测序完成,为莴苣不同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提供了便利。
申请人发现,莴苣结球的结球性状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莴苣结球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控制结球性状的基因鲜有报道。Yu等人通过遗传定位克隆了一个控制莴苣结球性状的基因LsKN1,LsKN1成为莴苣中鉴定到的第一个控制结球性状的基因,但莴苣结球性的调控网络还不清楚(Yu et al.2020)。因此,克隆其他控制莴苣结球性状的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莴苣LsSAW1基因在控制莴苣结球性状中的应用,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SEQ ID NO.3所示,对应的CDS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莴苣结球性状相关基因LsSAW1的获得:
本发明通过利用不结球莴苣与结球莴苣进行杂交获得F1代杂交种后,进一步自交获得F2代群体。利用F2代群体,联合BSR-seq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对控制莴苣结球性状基因进行定位。对定位区间进行基因注释及候选基因分析,确定了候选基因,成功克隆了控制莴苣结球性状的关键基因LsSAW1。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同源异域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属于BEL-LIKE HOMEOBOX(BLH)家族。该家族基因在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的维持,叶片的发育,花期调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序列分析发现,在结球莴苣中,该基因编码序列的第180个碱基“T”缺失,造成了翻译提前终止和基因功能丢失,进而引起叶片向内弯曲并包裹成叶球。LsSAW1与其等位基因的区别就在于其编码序列的第180个碱基“T”是否缺失。
LsSAW1基因编码的白质为SEQ ID NO.3所示,其CDS为SEQ ID NO.2所示,LsSAW1基因的全长为SEQ ID NO.1所示。
LsSAW1基因在结球莴苣的遗传改良及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式,将SEQ ID NO.3所示蛋白质对应的核苷酸在结球莴苣中表达,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变为不结球;或者利用突变、敲除或基因沉默等方式,将LsSAW1在不结球莴苣中敲除,获得的纯合敲除的转基因植株的表型为结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0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