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沉淀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1739.1 | 申请日: | 202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4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孝怡;郑逸;方晓敏;刘晓龙;林繁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0;C02F1/52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金娟娟 |
地址: | 324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水 预处理 中的 沉淀 机构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沉淀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设于一处理箱内的沉淀机构本体,处理箱内处理腔,沉淀机构本体包括设于处理腔内的安装件,安装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将安装板下方的处理腔分隔成多个沉淀腔的分隔板,安装板上对应沉淀腔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处设有用于对进水孔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沉淀腔的侧壁上且位于上端部处设有加料槽,沉淀腔的下方处设有排污口和清水出水管。通过上述构造,使得进入处理箱内的污水能够由进水孔进入对应的沉淀腔内,通过密封组件对进水孔的密封作用,避免污水持续进入沉淀腔内,使其内的污水得到静置沉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沉淀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预处理中,通常采用沉淀工艺对污水中的小粒径沉淀物进行沉淀处理,其通过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污水中的小粒径沉淀物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形成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实现对污水中沉淀物进行分离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较佳地对污水中的小粒径沉淀物进行沉淀处理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沉淀机构及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用于污水预处理中的沉淀机构,包括设于一处理箱内的沉淀机构本体,处理箱内处理腔,沉淀机构本体包括设于处理腔内的安装件,安装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将安装板下方的处理腔分隔成多个沉淀腔的分隔板,安装板上对应沉淀腔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处设有用于对进水孔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沉淀腔的侧壁上且位于上端部处设有加料槽,沉淀腔的下方处设有排污口和清水出水管。
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进入处理箱内的污水能够由进水孔进入对应的沉淀腔内,通过密封组件对进水孔的密封作用,避免污水持续进入沉淀腔内,使其内的污水得到静置沉淀。
作为优选,密封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板下板面上的安装管,安装管的上端开口处设有阶梯槽;安装管内设有立杆,立杆上螺纹设有两个螺母,位于两个螺母间的立杆上套设有第三套环,第三套环通过连杆连接在一位于阶梯槽内的安装环上,阶梯槽内螺纹设有固定安装环的第一限位环;立杆内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可升降的活动杆,活动杆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安装管进行封堵的浮块,活动杆的上端螺纹设有用于将活动杆安装在通孔内的固定螺母。
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沉淀腔内的污水液面能够驱动浮块上移,实现自动对安装管下端部进行封堵,实现密封组件对进水孔的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立杆可转动地设于安装管内,安装管的下端部处设有外径大于安装管外径的转动环板,转动环板通过连接板与立杆相连;沉淀腔内且位于加料槽处设有储料盒,储料盒上设有出料孔,转动环板用于对出料孔进行封堵,转动环板上对应出料孔设有漏孔。
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通过立杆转动带动转动环板转动,使漏孔间隔地与出料孔相对,使储料盒内的絮凝剂间隔地加入沉淀腔内,保证沉淀腔内污水的沉淀效果。
作为优选,立杆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槽,位于两个螺母间的立杆上套设有第四套环,第四套环上设有卡入对应卡槽内的卡块,第四套环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桨叶。
通过本发明中的构造,使得污水注入驱动螺旋桨叶转动带动转动环板转动,使储料盒内的絮凝剂能够随着污水的注入间隔地加入沉淀腔内,当污水停止注入时同时停止絮凝剂的加入,避免絮凝剂的用量过多的同时便于沉淀腔内的絮凝剂溶入污水中,使污水的沉淀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1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