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偏移啁啾间隔时间的雷达通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3657.0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6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云;任东寅;张文迪;勒内·黑尔阿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智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34 | 分类号: | G01S13/3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纪雯;倪斌 |
地址: | 荷兰埃因霍温高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偏移 啁啾 间隔时间 雷达 通信 | ||
本公开的各方面针对涉及雷达信号的通信的设备和/或方法。某些方面涉及传送时分复用(TDM)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信号,所述TDM MIMO雷达信号具有带有对于相应啁啾不同的啁啾间隔时间(CIT)的脉冲。目标的位置特性可基于所传送雷达信号中的每个啁啾之间的所述CIT和被所述目标反射的所述信号中的所接收信号中的每个对应啁啾之间的时间两者来确定。所述雷达信号的通信可涉及利用天线的组合来提供虚拟孔口。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的各方面针对涉及所传输啁啾之间的偏移(例如,变化)间隔时间的雷达通信。
背景技术
可针对许多不同应用利用多种雷达通信。举例来说,此类通信可利用时分复用(TDM)线性啁啾波形,其中毫米波频率调制连续波(FMCW)汽车雷达系统用于构建多输入多输出(MIMO)虚拟孔口以实现较高的角分辨率。TDM方法可促进MIMO传输以及所接收信号的处理,这可产生较低成本和有效的实施方案。
虽然TDM雷达信令可能是有用的,但由不同传输器天线传输的啁啾的时分复用可能产生不匹配的相位延迟,这可能是由目标的运动引起的。在TDM MIMO操作期间可能呈现另外的复杂情况,其中MIMO传输器在不同时间传输,并且雷达与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举例来说,在任何两个传输周期之间,目标的移动可能引起到雷达的相位中心的距离的变化。距离的此变化转换为返回信号的往返相位延迟的变化,从而引起后续传输周期中的相位偏移。补偿此类不匹配相位延迟可能会尤其具有挑战性。这些和其它问题已经对用于各种应用的雷达实施方案提出了挑战。
发明内容
各种示例实施例涉及例如上文所阐述的那些问题和/或可从关于雷达信号的通信以及一个或多个对象在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特性的相关确定的以下公开内容变得显而易见的其它问题。此类实施例可利用在相应啁啾之间具有相对于彼此不同的啁啾间隔时间(CIT)的雷达信号,以用于确定位置特性。
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传送在雷达信号中的相应啁啾之间具有不同CIT的雷达信号。可基于所生成的雷达信号的CIT和离开目标的信号反射中的每个对应啁啾之间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特性。可利用天线的组合提供虚拟孔口以传送雷达信号。
在具体实施例中,传送具有相对于其它啁啾偏移CIT的啁啾的时分复用(TDM)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信号,所述CIT对于啁啾的相应啁啾是不同的。对于反射雷达信号的目标,基于啁啾中的所传输啁啾之间的CIT和所传输啁啾的从目标反射且被接收的对应啁啾之间的时间来确定位置特性。可使用相应天线的孔口的组合作为虚拟孔口传送雷达信号。
其它实施例涉及一种设备,包括被配置成传送时分复用(TDM)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信号的通信电路系统,所述TDM MIMO雷达信号具有相对于其它啁啾偏移啁啾间隔时间(CIT)的啁啾,所述CIT对于所述啁啾的相应啁啾是不同的。所述设备包括处理电路系统,所述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基于啁啾中的所传输啁啾之间的CIT和所传输啁啾的从目标反射的对应啁啾之间的时间来确定反射雷达信号的目标的位置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包括多个天线,每个天线具有孔口,其中通信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使用天线中的相应天线的孔口的组合作为虚拟孔口传送雷达信号。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备包括传输电路系统、接收器电路系统和雷达处理电路系统。传输电路系统被配置成传输TDM MIMO雷达信号,方法是针对雷达信号中的每个脉冲传输相对于脉冲中的其它啁啾偏移CIT的啁啾,每个啁啾之间的CIT不同于其它啁啾之间的CIT。接收器电路系统被配置成接收从目标反射的雷达信号。雷达处理电路系统被配置成基于所传输雷达信号中的每个啁啾之间的CIT和所接收雷达信号中的每个对应啁啾之间的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特性。
以上论述/概述并非意图描述本公开的每个实施例或每一实施方案。以下图式和具体实施方式还举例说明了各种实施例。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示例实施例,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智浦有限公司,未经恩智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3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