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面漂浮式水体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3942.2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燕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A01M2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叶灿才 |
地址: | 237300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湖面 漂浮 水体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面漂浮式水体修复装置,包括水体修复装置,所述水体修复装置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的顶部设有输氧通道,所述输氧通道的顶部设有能量采集装置;所述水体修复装置包括底板、摩擦槽、柱体一、第一旋转支板以及若干个支杆一、转块、微生物粘附吸氧板、连接杆一、微生物和摩擦轮。有益效果:通过产生的水波推动下方的水体修复装置实现转动,让微生物与水体之间充分接触,进而提高水体内的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修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湖面漂浮式水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部分农村水体受到一定的污染,部分湖泊、河流出现重度或轻度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景观破坏,丧失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功能。近年来,我国大面积的水体需要进行以控制污染源、修复生态系统为主要措施的环境综合整治。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的水体,适用于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而现有中的水体修复直接在水体内底部养殖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给水体内的水质进行修复,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存在局限性,不能灵活的对水体内不同区域进行充分有效的实现修复功能,并且,传统的修复装置功能性单一,只能用于修复作用,并不能对自然中的能量实现采集收集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湖面漂浮式水体修复装置,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湖面漂浮式水体修复装置,包括水体修复装置,所述水体修复装置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的顶部设有输氧通道,所述输氧通道的顶部设有能量采集装置;
所述水体修复装置包括底板、摩擦槽、柱体一、第一旋转支板以及若干个支杆一、转块、微生物粘附吸氧板、连接杆一、微生物和摩擦轮。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偏心式结构的所述摩擦槽,所述摩擦槽内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摩擦槽相配合的所述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上均设有所述转块,所述转块顶部一端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旋转支板,所述第一旋转支板的顶部中心处套设在所述立柱表面下部处,所述立柱底部设有所述柱体一,所述柱体一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处,所述第一旋转支板的顶部外端均设有所述支杆一,所述支杆一的顶部均设有所述微生物粘附吸氧板,所述微生物粘附吸氧板同侧上均设有所述微生物。
作为优选,所述微生物粘附吸氧板至少设置六个及以上的双数数量,其中两两为一组,一组的顶部中心之间均采用所述连接杆一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两端均与所述微生物粘附吸氧板的顶部中心处为活动连接,所述微生物粘附吸氧板上均设有若干个氧气孔,所述微生物粘附吸氧板远离所述微生物一侧均设有若干个生物驱赶灯。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下十字导向板,所述下十字导向板的正上方设有与所述下十字导向板对应式的上十字导向板,其中,所述上十字导向板的顶部中心处与所述输氧通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十字导向板的底部中心与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十字导向板与所述下十字导向板的对应侧边均设置为十字形槽,所述上十字导向板与所述下十字导向板的中部之间穿插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部则贯穿于所述下十字导向板底部延伸至所述立柱内并端部连接有微型驱动器,所述微型驱动器则安装在所述立柱内。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轴的表面且位于所述下十字导向板与所述上十字导向板之间的中部处设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一侧从外到内依次设有连接柱一和连接柱二,所述连接柱一的顶部设有穿杆一,所述穿杆一两端均设有与所述上十字导向板底部所设置的十字形槽相配合的上导向驱动块,所述连接柱二的底部设有穿杆二,所述穿杆二两端均设有与所述下十字导向板顶部所设置的十字形槽相配合的下导向驱动块。
作为优选,所述上十字导向板的顶部四处均设有氧气分流管,所述氧气分流管均与所述输氧通道下部贯通连接,其中,所述氧气分流管与所述输氧通道均设置为不锈钢防腐蚀式的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燕,未经李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3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