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托盘减震系统及配送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4111.7 | 申请日: | 2022-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轩;黄永强;秦宝星;程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徐会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盘 减震 系统 配送 机器人 | ||
1.一种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a)和减震机构(b);
所述减震机构(b)包括托盘固定架(100)、机器固定架(200)、第一阻尼弹簧(300)和第二阻尼弹簧(400);
所述托盘固定架(100)与托盘(a)连接,所述机器固定架(200)与机器人本体连接;所述托盘固定架(100)配置为可沿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前进方向相对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前后移动并产生滑动摩擦;
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托盘固定架(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连接;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用于吸收加速时所述托盘固定架(100)所受的冲击并使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复位;
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水平设置,一端与所述托盘固定架(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用于吸收减速时所述托盘固定架(100)所受的冲击并使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和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均为压缩弹簧;
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槽(210)和第二弹簧槽(220);
所述第一弹簧槽(210)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所述第二弹簧槽(220)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固定架(100)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挡板(110)和第二弹簧挡板(120);
所述第一弹簧挡板(110)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的远离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的一端,配置为加速时压缩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
所述第二弹簧挡板(120)抵接于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的远离所述第一阻尼弹簧(300)的一端,配置为减速时压缩所述第二阻尼弹簧(400);
所述第一弹簧槽(210)和所述第二弹簧槽(220)相互背离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弹簧挡板(110)和所述第二弹簧挡板(120)在移动时可通过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b)还包括限位器(500),所述限位器(500)包括压紧螺钉(510);
所述压紧螺钉(510)上设置有螺钉压板(511);
所述压紧螺钉(510)穿过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后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连接,所述螺钉压板(511)将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压紧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500)还包括预压弹簧(520),所述预压弹簧(520)与所述压紧螺钉(510)同轴设置;
所述预压弹簧(52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螺钉压板(511);
所述预压弹簧(520)为压缩弹簧,并与所述压紧螺钉(510)配合以提供所述托盘固定架(100)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之间的正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500)还包括推力轴承(530);
所述推力轴承(530)一端抵接于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预压弹簧(520)背离所述螺钉压板(51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盘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器(500)还包括限位柱(540),所述限位柱(540)与所述压紧螺钉(510)同轴设置;
所述限位柱(540)的一端穿过所述托盘固定架(100)并抵接于所述机器固定架(200),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螺钉压板(5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41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