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属性调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14371.4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0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禧;陈晨;刘煌睿;闫海虎;陶诗阳;区杰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8/241 | 分类号: | G06F18/241;G06F16/2455;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申龙华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历史 遗留 固体废物 属性 调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属性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中历史遗留的固体废物填埋的基本情况信息;
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得到多类固体废物;
针对每类所述固体废物分别进行采样,得到废物样品,并根据所述废物样分别进行有机全组份半定量分析、重金属全元素扫描以及组份分析,确定各类所述固体废物的特征污染物;
根据所述废物样品的外观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所述废物样品的特征污染物分别进行实验测试,识别出各类所述固体废物的危险指标;
根据所述危险指标对各个所述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鉴别数据库进行结果判断,以确定所述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所述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得到多类固体废物之前,还包括:
基于多种待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实验测试,得到各个所述待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实验结果和灵敏度数据;
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开挖和钻孔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所述实验结果和所述灵敏度数据确定适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所述适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包括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
所述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得到多类固体废物,包括:
基于所述感应电磁法探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平面上不同深度的电导率平面数据,并根据所述电导率平面数据划分所述固体废物的地下的平面分布;
基于所述高密度电法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探测,得到所述目标区域剖面上的电阻率分布数据,并根据所述电阻率分布数据确定所述固体废物的地下的空间分布;
根据所述平面分布和所述空间分布对所述固体废物的种类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多类固体废物;
所述实验测试的方法包括钻探物XRF快筛方法、全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和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半定量测试方法;
所述危险指标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和急性毒性。
2.一种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属性调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中历史遗留的固体废物填埋的基本情况信息;
分类模块,用于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得到多类固体废物;
特征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类所述固体废物分别进行采样,得到废物样品,并根据所述废物样分别进行有机全组份半定量分析、重金属全元素扫描以及组份分析,确定各类所述固体废物的特征污染物;
指标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废物样品的外观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所述废物样品的特征污染物分别进行实验测试,识别出各类所述固体废物的危险指标;
分析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危险指标对各个所述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鉴别数据库进行结果判断,以确定所述固体废物的危险特性;
所述分类模块具体包括:
实验单元,用于基于多种待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实验测试,得到各个所述待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实验结果和灵敏度数据;
技术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开挖和钻孔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所述实验结果和所述灵敏度数据确定适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所述适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包括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
平面探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感应电磁法探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平面上不同深度的电导率平面数据,并根据所述电导率平面数据划分所述固体废物的地下的平面分布;
剖面探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高密度电法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探测,得到所述目标区域剖面上的电阻率分布数据,并根据所述电阻率分布数据确定所述固体废物的地下的空间分布;
种类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面分布和所述空间分布对所述固体废物的种类进行分析,得到所述多类固体废物;
所述实验测试的方法包括钻探物XRF快筛方法、全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和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半定量测试方法;
所述危险指标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和急性毒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43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