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激光slam建图中动态障碍物的后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6255.6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8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楚明龙;赵万忠;王春燕;张恒于;张自宇;刘津强;刘利峰;周宇宁;张从余;朱耀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9/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slam 建图中 动态 障碍物 处理 方法 | ||
1.一种3D激光slam建图中动态障碍物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利用3D激光slam方法得到先验地图和建图过程中激光雷达的行驶位姿;
2)对所述得到的先验地图中的点云信息进行重定义;
3)根据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激光雷达的行驶位姿和步骤2)中重定义后的点云信息对步骤1)中得到的先验地图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可能存在动态点的区域;
4)根据所述步骤3)中网格划分得到的可能存在动态点的区域筛选出动态障碍物点云;
5)根据所述步骤4)中的动态障碍物点云,区分动态点和地面点,将动态点移除同时对地面点进行拟合;
6)重复所述步骤5)逐步完成对整个地图的动态障碍物剔除,最终得到不含动态障碍物的静态地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激光slam建图中动态障碍物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先验地图为激光雷达扫描的点云数据逐帧累积构建而成的地图;所述激光雷达的行驶位姿为行驶过程中激光雷达的位置和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激光slam建图中动态障碍物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先验地图中的点云信息为激光雷达扫描得到的周围环境的三维位置信息的集合;
所述步骤2)中的点云信息重定义方法为:设Pt是一组在时间t处包含n个点的点云,PtM是先验地图中时间t处的点云,即全局坐标系下时间t处包含的点云信息,PtQ是时间t处的查询帧上的查询点云,即激光雷达坐标下时间t处包含的点云信息,TtQ是与PtQ关联的SE(3)姿态变换矩阵;因此将先验地图中的点云信息进行重定义如下:
式中,T为总时间步长,[T]等于{1,2,...,T-1,T},M为在世界框架上先验地图中所有被测量的点云信息;同时,PtM为全局坐标系下时间t处包含的点云信息,意味着PtM可通过TtQ的逆变换得到PtQ,即PtQ和PtM存在联系,PtQ是查询,PtM是映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激光slam建图中动态障碍物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先验地图网格划分的方法为:以激光雷达为中心,ρ为半径,角度为θ划分先验地图,将其划分为多个网格,将这些网格作为筛选动态障碍物的可能存在动态点的区域Vt;
Vt={Pk|Pk∈Pt,ρk-1<ρ(Pk)<ρk,θk-1<θ(Pk)<θk,ρk<ρmax}
式中,ρmax为最大半径,ρk-1,ρk分别为k-1和k处的半径,θk-1,θk分别为k-1和k处的角度,Pk是k处的一组点云,ρ(Pk)为Pk的半径,θ(Pk)为Pk的角度,Pt是一组在时间t处包含n个点的点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62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