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流道内表面磨粒辅助电解抛光用喷头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16376.0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5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叶;李延梁;曾永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F7/00 | 分类号: | C25F7/00;C25F3/16;B24C3/3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刘辉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流道内 表面 辅助 电解 抛光 喷头 方法 | ||
1.一种金属流道内表面磨粒辅助电解抛光用喷头,其特征在于:
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包括进液管接头(1)、过流环(2)、端盖(3)和前置电极头(4);
上述进液管接头(1)直径小于待抛光金属流道(8)的内径;进液管接头(1)第一端、第二端两端均为外螺纹结构,其中进液管接头(1)第一端通过螺纹方式与高压软管(6)连接,进液管接头(1)第二端内部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直径等于过流环(2)外径,高度小于过流环厚度;
上述端盖(3)第一端为内螺纹结构,与进液管接头(1)第二端通过螺纹方式连接;端盖第二端设置环形挡块,环形挡块内径小于上述过流环(2)外径;
上述过流环(2)位于端盖(3)与进液管接头(1)之间,端盖(3)与进液管接头(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并将过流环(2)夹紧固定;过流环(2)中心开设有中心螺纹孔,环周向开设有至少四个通孔;
上述前置电极头(4)由两段组成,其中第一段为外螺纹结构,与上述过流环(2)中心螺纹通孔连接固定;第二段为圆柱状电极,该圆柱状电极的长度介于1-5mm之间,直径大于上述端盖第二端的环形挡块内径,小于上述端盖(3)第二端外径;前置电极头(4)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过渡部分斜面相对于横截面的倾角介于30°-6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流道内表面磨粒辅助电解抛光用喷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进液管接头(1)、过流环(2)、端盖(3)和前置电极头(4)材料为高锰钢,其中端盖(3)的外表面做绝缘处理。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金属流道内表面磨粒辅助电解抛光用喷头的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1)混有磨粒的电解液(7)经增压设备,高压软管(6)和喷头喷射到金属流道(8)内表面,使金属流道(8)内表面和前置电极头(4)之间充满电解液;
2)将金属流道(8)接电源正极,前置电极头(4)接电源负极,金属流道(8)内表面与前置电极头(4)距离较近的电解抛光区发生电化学阳极溶解,去除金属流道(8)内表面的多余物和凸起,对金属流道(8)内表面进行抛光;
3)喷头在进给机构的作用下,沿金属流道(8)做缓慢进给运动,电解抛光区逐步变为磨粒辅助电解抛光区,游离磨粒随电解液高速撞击喷头出口区域的金属流道(8)内表面,对经电解抛光后距前置电极头(4)较远的磨粒辅助电解抛光区的金属流道内表面进行抛光处理,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
4)喷头继续沿金属流道(8)轴线做进给运动,直到完成整个金属流道(8)内表面的抛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63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