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自动转换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7156.X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燕;杜建中;周航;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势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26 | 分类号: | H01H9/26;H01H3/60;H02J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方昊佳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盐南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自动 转换开关 | ||
1.一种智能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与常用电源连接的常用端断路器(1)、用于与备用电源连接的备用端断路器(3)和分别与常用端断路器(1)和备用端断路器(3)连接的开关控制器(2);所述开关控制器(2)内设置有分别与常用端断路器(1)和备用端断路器(3)连接和限制同时合闸的机械互锁装置(22);所述机械互锁装置(22)包括常用端转盘(24)、备用端转盘(25)和连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端断路器(1)和备用端断路器(3)结构相同,所述常用端断路器(1)和备用端断路器(3)均包括断路器外壳(4)、三相电接线端(5)、三相电出线端(6)、用于控制三相电接线端(5)与三相电出线端(6)通断的合闸组件(7)、牵引杆(8)和脱扣组件(9),所述三相电接线端(5)和三相电出线端(6)均与合闸组件(7)连接,所述合闸组件(7)和脱扣组件(9)均与牵引杆(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组件(7)包括刀闸转轴(71)、用于驱动刀闸转轴(71)转动的操作机构(72)和三个刀闸刀座(73),所述刀闸转轴(71)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刀闸片(711),三个所述刀闸片与三相电接线端(5)连接,三个所述刀闸刀座(73)与三相电出线端(6)连接,三个所述刀闸片(711)端部均设有动触片(712),三个所述刀闸刀座(73)上均设有静触片(731),三个所述刀闸片(711)与刀闸刀座(73)闭合时三相电接线端(5)和三相电出线端(6)连通;三个所述刀闸刀座(73)上均设有灭弧部件(7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器(2)还包括:控制器电路板(21)和罩设在控制器电路板(21)外部的控制器外壳(23);所述控制器电路板(21)上设有两个断路器信号接口(211),两个所述断路器信号接口(211)分别与常用端断路器(1)和备用端断路器(3)连接;所述控制器外壳(23)、常用端断路器(1)的断路器外壳(4)和备用端断路器(3)的断路器外壳(4)上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弧形腰型孔(231),所述常用端限位杆(241)一端穿过第一弧形腰型孔(231)延伸至常用端断路器(1)内且位于常用端断路器(1)内牵引杆(8)的一侧,所述备用端限位杆(251)一端穿过第一弧形腰型孔(231)延伸至备用端断路器(3)内且位于备用端断路器(3)内牵引杆(8)的一侧;所述常用端转盘(24)靠近常用端断路器(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常用端断路器(1)合闸的常用端限位杆(241),所述备用端转盘(25)靠近备用端断路器(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备用端断路器(3)合闸的备用端限位杆(2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具体为四连杆组件(26),包括第一驱动连杆(261)、第二驱动连杆(262)、第三驱动连杆(263)和第四驱动连杆(264),所述第一驱动连杆(261)和第二驱动连杆(262)均同轴转动设置在控制器外壳(23)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连杆(261)和第二驱动连杆(262)的转动点不在其中心点形成长臂和短臂;所述第一驱动连杆(261)和第二驱动杆(262)的长臂一端呈背向设置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265),所述控制器外壳(23)、常用端断路器(1)的断路器外壳(4)和备用端断路器(3)的断路器外壳(4)上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弧形腰型孔(232),两个所述转杆(265)分别通过第二弧形腰型孔(232)延伸至常用端断路器(1)和备用端断路器(3)内,两个所述转杆(265)分别与常用端断路器(1)的转轴和备用端断路器(3)的刀闸转轴(7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连杆(261)短臂一端与第三驱动连杆(263)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连杆(263)的另一端与备用端转盘(25)靠近常用端转盘(24)的一侧外侧壁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连杆(262)长臂与第四驱动连杆(264)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连杆(264)的另一端与常用端转盘(24)靠近备用端转盘(25)一侧外侧壁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连杆(263)和第四驱动连杆(264)均呈Z字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势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势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71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