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康复训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17264.7 | 申请日: | 202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4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玲;刘浩燃;刘凡;王晶晶;冯婷;张琼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5/16 | 分类号: | A63B5/16;A63B71/06;A63B6/00;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善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0 | 代理人: | 陈庭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康复训练 设备 | ||
1.一种康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区域垫(1),所述训练区域垫(1):用于给患者一个训练时的独立空间,所述训练区域垫(1)的外侧设有用于患者跳跃训练时对患者落地时脚部着地姿态捕捉的动作捕捉模块(2),所述训练区域垫(1)的顶部设有用于对患者跳跃训练以及训练时成绩采集的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和动作训练模块(5),所述训练区域垫(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录入设定目标值并接收所述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和所述动作训练模块(5)成绩采集数据上传服务器的信息录入模块(6);
所述动作捕捉模块(2):所述动作捕捉模块(2)包括穿戴于患者脚部进行落地脚部动作姿势信息捕捉的姿态捕捉单元(23)、用于所述姿态捕捉单元(23)捕捉后姿势信息采集的信号采集单元(22)以及用于将所述信号采集单元(22)采集后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的上传单元(21);
所述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通过模拟患者真实接球场景对患者跳跃抓球动作进行训练,同时对训练后的成绩采集,所述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包括置入套座(41)、抓持感应单元(42)和限位框架(43),所述置入套座(41)用于填充装载抓持感应单元(42),所述抓持感应单元(42)在患者手部跳跃抓持后通过数量为若干个的体表传感单元(421)将成功抓持的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信息录入模块(6)对成功抓持后的采集信号进行接收,所述限位框架(43)起到对抓持感应单元(42)防自脱落的阻隔作用;
所述动作训练模块(5):通过对患者基础摸高跳跃动作进行训练,同时对训练后的成绩采集,所述动作训练模块(5)包括用于摸高训练提供目标点的延伸杆(51)和固定于所述延伸杆(51)外侧的接触感应单元(52),通过所述接触感应单元(52)对摸高后的成功接触信号进行采集,并通过信息录入模块(6)对成功摸高的采集信号进行接收;
所述训练区域垫(1)一侧设有抬升训练模块(11),所述抬升训练模块(11)包括脚插座(111)和弹力收紧带(112),所述脚插座(111)和所述弹力收紧带(11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设备的使用步骤包括:
S1、在对受伤的运动员进行训练前,通过将患者伤前自身能够达到的运动数值通过录入信息处理发送单元(61)录入并上传至服务器存储,对康复训练计划起到一个目标值设定的作用,使患者将该目标值作为训练最终达成目的;
S2、训练时首先通过调整支架(12)调整当日对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以及动作训练模块(5)训练高度的需求后,站立于训练区域垫(1)的位置采用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和动作训练模块(5)进行摸高跳跃或是接球动作的训练;
S3、在患者通过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和动作训练模块(5)进行训练的同时,患者通过脚部穿戴姿态捕捉单元(23)在跳跃过程中,通过信号采集单元(22)捕捉采集姿态捕捉单元(23)在脚部落地状态下传递的患者脚底落地姿态信号,通过上传单元(21)将该信号发送上传至服务器,用于对训练时的跳跃动作是否因患者伤情而产生落地姿势错误;
S4、在弹跳接球测试模块(4)和动作训练模块(5)的训练成绩得出并同动作捕捉模块(2)捕捉的信息一起上传至服务器后,通过对上传单元(21)上传分析出的训练跳跃动作状态,对患者落地姿势错误进行提示并用于后续进行改善计划的制定,防止训练时错误脚部着地姿势产生对患者后期机能恢复的错误影响,同时通过服务器处理得出当前周期成绩完成状态、正常时成绩完成状态或是上次周期成绩完成状态之间所产生的正负差值,通过服务器生成表格的形式由信息展示模块(3)投放于患者观看,完成训练的同时,使患者通过数据在每次训练后都了解到自己通过训练产生的进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区域垫(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整支架(12),所述置入套座(41)与所述调整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杆(51)与所述置入套座(4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训练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体表传感单元(421)呈环绕状均匀分布于所述抓持感应单元(42)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72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