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26814.1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0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彭俊荣;王晓海;汪丁泉;杨一鹏;匡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G4/38 | 分类号: | H01G4/38;H01G4/002;H01G2/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刘念涛;宋国荣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可调 组合式 支撑 电容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包括电容支撑框架和设置在电容支撑框架内的电容,所述的电容底部设置有电容定位柱,电容下方设置有由圆螺母、弹簧垫片及六角螺母组成的调节组件,所述的电容顶部通过电容电极一和电容电极二连接叠层母排,电容支撑框架底部设有与调节组件同轴的电容安装孔,所述的电容支撑框架侧壁开设有调节孔,所述的圆螺母通过螺纹和电容定位柱连接,叠层母排通过调节组件将电容压紧在电容支撑框架上,所述的圆螺母部分露出调节孔;本发明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电容模块安装的应力问题,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涉及推进变频器上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灵活准确补偿电容高度误差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船舶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大型舰船已经成为市场的必然选择,而大型船舶的推进需要大功率推进系统,其中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成为当今船舶动力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大型电机以及大功率推进变频器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大功率推进变频器设计中,由于变频器在高电压、强电流下工作,使得支撑电容成为其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对支撑电容的容量要求也很高。受制于现代电容制造工艺,单个电容很难达到所需电容容量,因此必须用多个电容进行组合,组成电容模块,然后安装使用。
为了使电容组合安装可靠方便,通常所使用的方法是:将多个圆筒电容首先定位在支撑钢板上,支撑钢板定位处进行钣金折起,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待定位端定位好之后将叠层母排置于电容接触端,通过螺钉锁紧连接的方式使电容组合成电容模块。
该方法虽然能够方便的将电容组合起来,但是由于电容在制造的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最后同一型号的电容在高度尺寸上相差1mm左右,在此通用方法下安装,电容高度误差只能通过叠层母排和支撑钢板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导致三者之间长期存在内应力,尽管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变频器一般使用都是十年以上,此内应力的存在对于模块的可靠性和寿命将产生较大影响,长期使用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亟待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及组件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电容高度误差可补偿,内应力和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电容装卸更简单,铝合金结构使模块重量更轻,外形更美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包括电容支撑框架和设置在电容支撑框架内的电容,所述的电容底部设置有带螺纹的电容定位柱,电容下方设置有由与电容定位柱对应的同轴的圆螺母、弹簧垫片和六角螺母组成的调节组件,所述的电容顶部通过电容电极一和电容电极二连接叠层母排,电容支撑框架底部设有与调节组件同轴的电容安装孔,所述的电容支撑框架侧壁开设有调节孔,调节组件的圆螺母通过螺纹和电容定位柱连接,叠层母排通过调节组件将电容压紧在电容支撑框架上,所述的圆螺母部分露出调节孔,这样旋动圆螺母即可调节电容的高度。
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其电容安装孔均匀布置在电容支撑框架上。
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其电容安装孔处套有密封条。
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其叠层母排上开有二十个叠层母排电极一和二十个叠层母排电极二。
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的组合式支撑电容模块,其电容和电容支撑框架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调节组件的调节来补偿电容的高度误差,使支撑电容模块不产生内应力和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2,电容支撑框架上配置的电容安装孔和调节组件安装孔使模块装卸更加简单;
3,框架采用铝合金结构,重量更轻,同时整体外形也更加美观,强度和刚度也更高;
4,本发明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电容模块安装的应力问题,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易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未经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6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