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管绕卷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1669.6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贺怀宇;贺麒;郭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医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3/04 | 分类号: | B65B63/04;B65B35/20;B65B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传松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绕卷包 装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管绕卷包装机,包括机架;绕卷底座,设于机架上,绕卷底座一侧设有夹管通道以装入软管;绕卷件,转动设于绕卷底座上,绕卷件用于夹持穿过夹管通道的软管的一端;绕卷件旋转以使软管围绕绕卷件进行盘管,位于夹管通道内的软管向绕卷件移动;夹管通道下方设置第一检测件以检测软管的位置,当软管抽离夹管通道时,第一检测件控制绕卷件停止转动;送管装置,设于机架上,用于将盘绕的软管从绕卷底座上送至包装袋内。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软管绕卷包装机,可以实现软管的自动绕卷与自动推管装袋,包装过程自动连续进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减少人工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管绕卷包装机。
背景技术
医用软管是一次性的医疗耗材,当软管生产出来以后,需要进行盘管和封装,将软管缠绕成圆盘状封装在袋子内,再对包装好的软管进行消毒处理,保证软管使用安全。现有包装技术中,大部分都为人工盘管和装管,软管经手工卷绕容易散乱或脱出,人工开袋口效率低,费时费力;同时,软管作为医疗耗材,其安全性也非常重要,需要保证连接管在制造过程中不会被污染,而人工包装过程中无法对连接管的合格率进行保证。
为了提高软管的包装效率,通常采用自动包装机,将软管自动绕卷、自动装管,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能减少人工接触产生的污染。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绕卷件的旋转带动软管盘绕,盘管完成后再将软管送至包装袋中。但是,对于不同长度尺寸的软管,盘管的圈数不同,绕卷件要转动的圈数也不同,因此,为了保证各种软管都能完全盘绕,加工过程中绕卷件将不停旋转,直到人工确认软管盘管完毕后再将绕卷件停下,既浪费时间和资源,也使得包装过程无法自动连续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软管绕卷包装机,可以实现软管的自动绕卷与自动推管装袋,包装过程自动连续进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能减少人工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软管绕卷包装机,包括机架;绕卷底座,设于机架上,绕卷底座一侧设有夹管通道以装入软管;绕卷件,转动设于绕卷底座上,绕卷件用于夹持穿过夹管通道的软管的一端;绕卷件旋转以使软管围绕绕卷件进行盘管,位于夹管通道内的软管向绕卷件移动;夹管通道下方设置第一检测件以检测软管的位置,当软管抽离夹管通道时,第一检测件控制绕卷件停止转动;送管装置,设于机架上,用于将盘绕的软管从绕卷底座上送至包装袋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软管绕卷包装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绕卷件夹持软管一端,软管另一端伸入夹管通道内,当绕卷件旋转时,软管沿绕卷件周壁缠绕,位于夹管通道内的软管向绕卷件移动,当软管全部盘绕在绕卷件周围后,送管装置将软管从绕卷底座上送至包装袋内。第一检测件设于夹管通道下方,当软管仍有部分处于夹管通道内时,第一检测件上方为软管,当软管抽离夹管通道时,第一检测件上方的遮挡消失,因此能迅速检测到并发出信号,绕卷驱动件停止转动,软管全部盘绕;通过第一检测件的设置,绕卷件可以根据软管的不同长度,自动停止转动,使得在软管盘绕完全的同时,绕卷件也不会一直旋转,不需要人工停止,包装过程自动连续进行,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节约资源,提高加工效率,并且能减少人工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绕卷底座一侧设有夹管座,夹管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夹管轮,两个夹管轮之间的间隙为夹管通道,两个夹管轮可相对活动以改变夹管通道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夹管座上还设有导向件,导向件设置在夹管轮远离绕卷底座的一侧,用于夹住软管并使软管保持直线移动,避免软管缠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绕卷件上罩设有盘管罩,盘管罩上设有可供软管伸入的进管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管口一端开设于盘管罩上靠近夹管座的侧面,另一端延伸至绕卷件上方,以便将软管端部安装至绕卷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医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医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1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