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合卡板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4921.9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四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华易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19/31 | 分类号: | B65D19/31;B65D19/38;B65D21/032;B27M3/00;B27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 代理人: | 夏鹏 |
地址: | 52351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合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合卡板及其加工工艺,包括面板,面板的底部等距固定连接有三排支撑块,每一排支撑块均为等距设置的三个,面板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块的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每一个限位柱与相邻的支撑块之间的间距相等,本卡板设有限位柱与能够插入其中的限位插孔,在卡板不使用堆叠存放时,将相对的两个卡板能够对接形成一个相对的整体,减少卡板的层数,避免由于卡板底部交错堆叠导致的侧滑而引发倾倒,提高存放的安全性;本工艺设有多个投放装置,将拼接所需的配件依次安装在面板的底部,再通过接料装置上设置的压板投放装置放出配重板,将配重板压在卡板上方,提高卡板各个部件之间的粘接效果,避免胶水未干导致部件脱落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存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合卡板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仓库、中转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卡板,广泛用于堆码及货架使用主要分为木质胶合卡板与PVC卡板,其中,木质卡板的生产大多都是通过胶水粘合的方式实现拼接的,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卡板仅有支撑块与面板组成,在卡板相互咬合堆叠时,容易侧滑,容易产生生产事故;且加工大多都是人工粘接的方式生产效率慢,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胶合卡板及其加工工艺,在卡板不使用堆叠存放时,将相对的两个卡板能够对接形成一个相对的整体,减少卡板的层数,避免由于卡板底部交错堆叠导致的侧滑而引发倾倒,提高存放的安全性;本工艺设有多个投放装置,将拼接所需的配件依次安装在面板的底部,再通过接料装置上设置的压板投放装置放出配重板,将配重板压在卡板上方,提高卡板各个部件之间的粘接效果,避免胶水未干导致部件脱落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胶合卡板,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底部等距固定连接有三排支撑块,每一排所述支撑块均为等距设置的三个,所述面板的底部且位于支撑块的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与相邻的支撑块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块的底端中部均开凿设有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底部开凿设有限位插孔,所述限位柱与锥形槽和限位插孔插接,同一排的所述支撑块底部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位于锥形槽的两侧。
根据上述的一种胶合卡板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T1、选材,选取没有裂缝的面板(1)与支撑块(2),并对其进行称重,若是面板(1)与支撑块(2)的重量小于标准重量,则说明木材内部为空心,这种木材的承重能力较差,不适合用作卡板,选材完成后,将面板(1)与支撑块(2)分别投放到定量放板装置与脚撑投放装置中,选材剩下的残次木材可用作加工连接条(3)与限位柱(4);
T2、在输送带进料的一端通过定量放板装置投放面板(1),当面板(1)经过等距设置的三个脚撑投放装置时,支撑块(2)移动至脚撑转孔装置与一号涂胶装置之间,一号涂胶装置对支撑块(2)的底部涂抹胶水,而脚撑转孔装置对支撑块的顶部进行钻孔,钻出锥形槽(5)和限位插孔(6),随着面板(1)的等距移动,均匀的将支撑块(2)粘合在面板(1)的底部;
T3、支撑块安装完成后,随着输送带的继续输送,基本成型的卡板移动至连接板投放装置的下方,通过二号涂胶装置对连接条进行涂胶并粘接在同一排的支撑块底部的两侧,通过连接条增加卡板的强度;
T4、同T2、T3一样,卡板移动至限位棒等距投放装置下方后,三号涂胶装置对限位柱的端头涂胶并将其粘接在面板的底部,完成卡板的组装;
T5、卡板加工完成后,胶水虽有粘连,但依旧没有达到最大强度,随着输送装置移动至接料装置后,压板投放装置放出配重板,将配重板压在卡板上方,提高卡板各个部件之间的粘接效果,避免胶水未干导致部件脱落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华易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华易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49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力反馈功能的软镜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触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