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苯丙氨酸-铜离子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5337.5 | 申请日: | 2022-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9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宇芳;秦玲霞;任信信;胡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苯丙氨酸 离子 配位聚合 电化学 生物 传感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苯丙氨酸-铜离子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及其应用,其机理如下:首先采用L-Phe作为生物配体,Cu(II)作为金属节点,基于L-Phe和Cu(II)之间的相互作用合成了新型配位聚合物(L-Phe-Cu(II)CPs),该配合物不仅能够对H2O2有电催化还原效应,而且还能够与葫芦脲[7](CB[7])有较好结合能力;其次利用Cu(II)和PPi的络合作用以及ALP对PPi的催化水解作用,通过L-Phe-Cu(II)CPs对H2O2的电化学响应强弱作为信号输出,在含有5mM H2O2反应液的PBS电解质溶液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浓度的PPi(ALP)对应的电流大小。最后,当加入抑制剂时,由于ALP活性被抑制,无法催化PPi的水解,最终无法形成L-Phe-Cu(II)CPs,实现ALP抑制剂的筛选。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检测,可以建立电流响应与H2O2、PPi、ALP和Na3VO4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H2O2、PPi、ALP和Na3VO4的含量,实现了对H2O2、PPi、ALP及Na3VO4的分析检测。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高选择性的H2O2、PPi、ALP及Na3VO4电化学分析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苯丙氨酸-铜离子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第一次将循环伏安技术、L-Phe-Cu(II)配位聚合物、葫芦脲[7]、H2O2、PPi、ALP及Na3VO4结合起来构建分析传感方法,并最终实现H2O2、PPi、ALP的灵敏分析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基于苯丙氨酸-铜离子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方法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设置电位为-1.2~0V,利用循环伏安技术对不同浓度的H2O2、PPi、ALP进行分析检测,该电化学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H2O2检测限为0.33μM,PPi检测限为0.65μM,ALP检测限为0.16m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53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