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4772.4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兵;蒋龙飞;徐惠东;秦刚;黄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杭州湾新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6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陶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材料基体、界面层以及纤维;所述界面层包括RExByCz材料层,其中RE为Sc、Y、La、Ce、Pr、Nd、Pm、Sm、Eu、Gd、Tb、Dy、Ho、Er、Tm、Yb、Lu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x=1~10,y=1~20,z=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RExByCz材料层中的RExByCz材料包括REBC相、REB2C相、REB2C2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层由多个RExByCz材料层交替层叠形成,且所述复数个RExByCz材料层至少包含一种RExByCz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材料基体与纤维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掺杂相层与RExByCz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掺杂相层与RExByCz材料层交替层叠设置;优选的,所述掺杂相层的材料包括RE-B、RE-C、PyC、MAX相、BN、SiC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层的厚度为5nm~100μm,优选为20nm~5μm;
和/或,所述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体积分数为1~95%,优选为5~70%,尤其优选为1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括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硅氧碳纤维、碳化硅晶须、氧化铝纤维、石英纤维、莫来石纤维、玄武岩纤维、硅酸盐纤维、铝酸盐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和/或,所述陶瓷材料基体包括碳化硅、碳化硼、碳化锆、碳化钛、碳化钽、碳化铪、碳化钨、氮化硅、氮化硼、硼化锆、硼化铪、硼化钛、硼化钽、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铪、莫来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采用熔盐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固相反应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先驱体转化法、原位反应烧结法、化学共沉淀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在纤维的表面制备界面层;
以及,至少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固相法、熔体渗透法、纳米浆料浸渍共晶转化法、溶胶凝胶法、电泳沉积法、化学共沉淀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在所述界面层表面制备陶瓷材料基体,从而形成所述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对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纤维预制体,之后于所述纤维预制体表面沉积形成所述界面层;
和/或,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纤维进行编织和/或缠绕形成纤维布,再于所述纤维布表面沉积形成所述界面层,之后将所述纤维布进行预处理使纤维布形成纤维预制体;
优选的,所述编织采用的方式包括2D编织、2.5D编织、3D编织、4D编织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沉积所述界面层前,先在纤维表面沉积掺杂相层。
10.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于航空航天、核能、半导体、电磁吸收或屏蔽、中子吸收或屏蔽、放射化学或放射医学领域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杭州湾新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宁波杭州湾新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47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