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6340.7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0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林;蒋敏;蔡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L3/12;G06F16/215;G06F16/2455;G06F16/25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蓄电池 性能 分析 方法 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车辆蓄电池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蓄电池信号数据;对车辆的蓄电池信号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对应的蓄电池性能数据;对蓄电池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对应的蓄电池性能指标;基于蓄电池性能指标完成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本发明还公开了性能分析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方法能够解析车端原始电池信数据并提炼出蓄电池性能数据,进而能够有效的实现蓄电池的性能分析,从而能够提高车辆蓄电池健康状态的监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蓄电池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蓄电池对于汽车来说,尽管在成本上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它对整车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了解车辆蓄电池是否健康,提前进行保养充电或者更换不健康的电池,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避免因电池故障造成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抛锚。现有的蓄电池性能监测方法有如下弊病:通过监测设备直接连接蓄电池监测,监测不便;监测链路长,时效性不能得到保障;数据信号分析单一。
针对现有蓄电池性能监测方法无法及时、有效的了解车辆蓄电池的健康状态并且需要依赖有经验技术人员等问题,公开号为CN10651548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汽车蓄电池智能监控方法》,包括:获取数据流;通过车联网数据采集技术,从汽车采集车辆蓄电池电压、车辆蓄电池电流、车辆蓄电池荷电状态的数据项到车辆网大数据平台;车辆蓄电池健康状态监控;将步骤1采集到的数据代入到车辆蓄电池寿命计算模型,进行车辆蓄电池寿命计算;智能提醒,将步骤2中得到的车辆蓄电池健康状态的数据和信息发送给用户。
上述现有方案中的蓄电池智能监控方法,能够实现对车辆蓄电池的远程智能监控并通过对车辆蓄电池工作状态的监控可以实时在线了解车辆蓄电池的健康状态。但是,现有的蓄电池监控方法仅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蓄电池寿命的模型,而未公开具体的车辆蓄电池数据解析方法,使得基于现有方法不能有效的解析车端原始电池信数据并提炼出蓄电池性能数据,导致无法有效的实现蓄电池的性能分析。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解析车端原始电池信数据并提炼出蓄电池性能数据的方法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方法,以能够解析车端原始电池信数据并提炼出蓄电池性能数据,进而能够有效的实现蓄电池的性能分析,从而能够提高车辆蓄电池健康状态的监测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车辆的蓄电池信号数据;
S2:对车辆的蓄电池信号数据进行解析,提取对应的蓄电池性能数据;
S3:对蓄电池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对应的蓄电池性能指标;
S4:基于蓄电池性能指标完成车辆蓄电池的性能分析。
优选的,步骤S2中,基于实时计算引擎的流式计算寻找蓄电池上电、下电的信号,标记电量值和时间,以实现对蓄电池信号数据的解析。
优选的,步骤S2中,对提取的蓄电池性能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以实现数据去重和无效数据清理。
优选的,步骤S2中,蓄电池性能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电源上电时刻、电源下电时刻、上次停车时长、上次蓄电池放电量、上电电量、下电电量、蓄电池充电量和开车时长。
优选的,步骤S3中,蓄电池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蓄电池充电量、开车时长、蓄电池充电速率、蓄电池放电量、停车时长、蓄电池放电率和车龄。
优选的,步骤S3中:
蓄电池充电量=电源上电时刻的电量-电源下电时刻的电量;
开车时长=电源下电时刻-电源上电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6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