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8478.0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卿;闫永战;林文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0 | 分类号: | B29C6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包装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属于包装容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阻隔夹层与瓶身无法完全贴合且组装方法比较繁琐的问题。本具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顺序进行:第一步:组装部件;第二步:封口;第三步:抽真空;第四步:展开内袋;第五步:下料。本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利用内袋内部与包装瓶内部之间的气压差,使内袋展开并与包装瓶的内壁贴合,从而得到具有内袋的包装瓶,不仅提高了美观度,还不会影响容器的内量,并且此方法步骤较少,能高效简单地得到具有内袋的包装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容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包装瓶的组装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瓶主要是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在包装领域,在包装食品、溶剂和化学药品等物品时往往会使用高阻隔瓶,特别是在食品业中,用于无菌包装、热罐、包装肉类和调味品等,保证食品不易变质。
高阻隔瓶是在瓶身的内部设置阻隔夹层,有效避免了光线、空气和水分对内容物保质期造成的影响,为了将阻隔夹层设置到瓶身的内部,现有技术是在瓶身成型后,将阻隔材料通过吹塑的方式成型在瓶身的内部,形成阻隔夹层,但是由于吹塑阻隔夹层时瓶身内部具有一定的空气,导致阻隔夹层成型后与瓶身不够贴合,阻隔夹层与瓶身之间留有一些气泡,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容器的内量。
在生产矿泉水瓶这类需要透明度的容器时,阻隔夹层往往会影响瓶身的透明度,因此还需要将阻隔材料进行拉伸,可以采用挤吹的工艺将阻隔夹层设置在瓶身的内部,但是这样不仅会导致阻隔夹层成型后与瓶身不够贴合,而且制造起来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较简单地组装阻隔夹层和包装容器,并使阻隔夹层与瓶身贴合。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内袋包装瓶的组装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顺序进行:
第一步:组装部件;将包装瓶的外瓶安装在真空罐内,外瓶的颈部与真空罐形成密封,以及将内袋安装在外瓶的瓶口内,内袋为未展开的EVOH隔层或铝箔隔层;
第二步:封口;密封件中具有能控制内袋的内腔与大气是否连通的阀;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以及将密封件安装在外瓶的瓶口处,密封件使内袋的口部与外瓶的口部形成密封以及使内袋的内腔与大气隔离;
第三步:抽真空;外瓶的瓶体上具有通气孔,将真空罐和外瓶内空气抽出,使内袋的内部与外瓶和真空罐的内部产生气压差;
第四步:展开内袋;控制密封件中的阀开启,由于内袋的内部与外瓶的内部之间具有气压差,外界的空气进入内袋内扩充内袋,内袋逐渐展开以及贴合在外瓶的外壁上;
第五步:下料;移除密封件以及将包装瓶从真空罐内取出。
作为优化,所述内袋的外壁上具有多根筋条,筋条可以让内袋扩充后更易与外瓶内壁贴合。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步的组装部件过程中,内袋沿筋条折叠后安装在外瓶的瓶口内,成折叠型的内袋内部空气较少,在第三步抽真空的过程中,成折叠型的内袋不易展开,如果内袋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展开过大,容易过早与外瓶的内壁贴合,在开启密封件中的阀后,内袋容易破损或展开不完整。
作为优化,所述真空罐的顶部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上设有密封环,外瓶上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位于密封环上,外瓶与密封环之间形成密封,使真空罐的内腔与大气隔离。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步的组装部件过程中,首先将内袋安装在外瓶的瓶口内,再将外瓶安装在真空罐内。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步的组装部件过程中,首先将外瓶安装在真空罐内,再将内袋安装在外瓶的瓶口内。
作为优化,所述内袋包括袋口部和袋身部,所述袋口部的外径与外瓶瓶口的内径吻合,所述袋口部的厚度大于袋身部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祥珑食品容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8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