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正极材料、电池正极、锂电池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9345.5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良;李晓娜;梁剑文;王建涛;杨容;赵春荣;弓胜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4/62;H01M10/0525;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吴勇涛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正极 材料 电池 锂电池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以及包覆所述基体的双包覆层;所述双包覆层的第一层包括电子传导材料,第二层包括具有高室温锂离子传导率的含氯化合物;
所述基体包括具有电化学储锂活性的非金属元素或其衍生物,所述非金属元素为硒、硫或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基体占整个复合正极材料的质量分数大于4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单质硒、单质硫、高分子聚硫化合物、高分子聚硒或硒硫化合物、磷硫化合物、硒硫化合物、硒硫碲化合物、锂硫化合物、锂硒化合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硒硫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氯化合物的化学式为Li1-bMcCl,其中M为In、Sc、Zr、Hf、V、Nb、Ta、Ho、Y、Sm、Yb或稀土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0.25≤b≤0.75,0.1≤c≤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导材料为导电炭、多孔碳、碳纳米纤维、石墨、炭黑、石墨烯、碳纳米管或以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聚合为主形成的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包覆层的第一层占所述复合正极材料的质量分数为5~40wt%;和/或,所述双包覆层的第二层占所述复合正极材料的质量分数为20~50wt%。
6.一种电池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正极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
7.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正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负极以及固体电解质;
所述固体电解质包括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卤化物电解质或氮化物电解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9.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正极在提高正极活性材料在整个电极中的活性含量,可逆容量、首效、倍率性能或长循环性能方面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正极材料,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正极在提高全固态二次电池的性能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性能包括:提升正极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活性,降低材料表面阻抗或延缓电池极化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略大学,未经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大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93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聚烯烃产物
- 下一篇:基于特征的预训练模型选择算法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