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多轮对话系统的对话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3749.1 | 申请日: | 202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9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徐万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32 | 分类号: | G06F16/332;G06F40/289;G06F40/3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轮对 系统 对话 生成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多轮对话系统的对话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一轮对话,利用语义理解模型对第一轮对话进行特征抽取,得到第一轮对话内容的语义特征表示;利用编码器对语义特征表示抽取深层次的语义信息,生成第一轮中间变量;利用意图特征计算网络对第一轮中间变量抽取得到意图特征表示;将意图特征表示和第一轮中间变量分别解码,将解码结果输入生成网络中,由生成网络完成响应,生成第一轮对话内容的响应文本并返回,完成第一轮对话生成;等待并获取下一轮对话,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用户触发结束条件,本次多轮对话结束。本发明适用于多轮交互的对话场景,基于当前对话内容和历史对话记录实现响应生成,完成多轮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话系统领域,属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具体涉及应用于多轮对话系统的对话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基于对话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基于匹配或检索的对话系统,专利申请号CN113806509A、CN113901188A,基于匹配或检索的方法:现有技术依赖于几乎全封闭的领域知识库,在识别到用户对话意图后,通过特定的机制在知识库中匹配相似的候选句,最后通过相似度计算输出相似度最高的候选句所对应的答复句。该类方法虽然实现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知识库的限制,在遭遇领域外的知识时,该类方法的可用性会大幅降低。
第二类是基于生成的对话系统,专利申请号CN113792126A,基于生成的方法:这类方法利用生成对抗网络、自编码器等生成式模型直接进行响应文本的生成,相较于基于匹配和检索的方法,生成类的方法模型更为复杂和不便于操控,但其在应用中也更为灵活,能更好地适用于较为开放的知识领域。但是另一方面,受模型规模等的限制,现有的相关技术更多仅应用在单轮的对话中,实际需求更大的多轮对话反而较少有实际应用。
因此,现有基于匹配或检索的方法对领域知识库且通常是封闭型领域知识库有强烈的依赖性,其局限点在于当遭遇到领域外的知识时,系统给出的响应文本质量大幅下降,且其响应库相对固定,灵活性不足,在对话中无法扮演引导角色,难以完成任务型对话,因此大多仅用于单轮对话场景。而基于生成的方法尽管可以避免对知识库的强依赖,但在开放的知识领域下模型的训练往往需要及其庞大的数据集,实现成本和速度相较于检索式系统都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生成式系统其任务空间更大,对对话交互过程中的整体意图和历史信息把控不足,导致在交互中极易出现逻辑混乱,对话内容不匹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多轮对话系统的对话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基于历史对话信息抽取本轮对话意图特征,控制生成响应内容的主题基调,保证多轮对话交互过程中的流畅性和逻辑性。本发明方法可结合特定领域背景,作为生成式任务型对话引导或问答系统,避免了现有该类系统对领域知识库的强依赖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轮对话系统的对话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第一轮对话,利用语义理解模型对所述第一轮对话进行特征抽取,得到第一轮对话内容的语义特征表示;
根据所述语义特征表示,利用编码器对所述语义特征表示抽取更深层次的语义信息,生成第一轮中间变量;
根据所述第一轮中间变量,利用意图特征计算网络对所述第一轮中间变量抽取得到意图特征表示;
将所述意图特征表示和所述第一轮中间变量分别解码,并将解码结果输入生成网络中,由所述生成网络完成响应,生成第一轮对话内容的响应文本并返回,至此完成是第一轮对话生成;
等待并获取下一轮对话,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用户触发结束条件,本次多轮对话结束。
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3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烯烃用助剂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铸件变形热调整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