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7318.2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8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李慧晨;傅中原;崔荣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H02J13/00;H04B3/46;H04B3/54;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沈鑫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网异种 导线 回路 通道 动态 限额 算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包括:通过在线检测装置获取监测点的线路信息;基于所述线路信息生成监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通过载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实时载流量限额,确定线路的输送能力。为提升输电设备热稳定限额动态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为优化运行方式和完善电网应急策略,提供可视化的实时信息支撑,能够综合考虑线路动态增容效应和导线温度监测,提升线路的输送能力,避免输电线路电流偏大,负荷水平偏高,大幅降低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方便灵活、能够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缓解电力建设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线路运行和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配电网发展水平受不同地区的输送能力、电压等级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地区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南方地区以电缆化为主,北方老工业基地以混架导线为主,以沈阳为代表,老旧导线和新型导线混架现象非常严重,混架比例超过70%。由于东北地区普遍采用一个负荷双回路,通道上异种导线混架较多,导致有些线路分配不足,而有些线路过载,潮流分布不均。
目前,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负荷增加,导致配电网负荷激增,负荷变动范围很大,尖峰负荷特性显著会导致电流偏大,负荷水平偏高,大幅降低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由于新旧异种导线混架,导致配电网的限额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同时,部分薄弱导线又会限制整个线路的输送能力,会对线路的输送能力造成影响,甚至影响供电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包括:通过在线检测装置获取监测点的线路信息;基于所述线路信息生成监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通过载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实时载流量限额,确定线路的输送能力。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在架空输电线路上沿线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时采集并上传各监测点的线路信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路信息包括实时运行电流、导线温度和微气象参数和实现输电线路时间-空间尺度的运行参数。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将所述线路信息分类导入Excel表格,并且记录对应所述线路的气象信息、导线状态信息以及调度系统数据生成监测数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根据线路气象信息、导线状态信息以及调度系统数据实现输电线路实时载流量限额的计算,通过对不同运行方式下,采集线路的载流量,判断该段线路是否满足安全性,载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导体本身的特性和环境参数两个方面,当参数发生改变时,载流量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网异种导线双回路通道动态限额算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载流量计算表达式为:
其中,I表示允许载流量(A),qc表示对流热损耗(W/m),qr表示辐射热损耗(W/m),qs表示太阳辐射热(W/m),mCp表示导体的总比热容量(J/m·℃),R(t)表示工作温度下导体单位长度交流电阻(Ω/m);
对流热损耗qc的计算表达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7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