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7924.4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1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严敏;林海飞;罗荣卫;白杨;王裴;丁洋;双海清;李博涛;刘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G01N3/06;G01J5/12;G01J5/48;G01J5/80;G01N3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牟月萍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过程 观测 冲击 致裂煤体 实验 装置 | ||
1.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样存放系统、液氮注入系统、液氮冷冲击系统、超声波采集处理系统和热成像采集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样存放系统由恒温恒湿箱(22)和煤体(7)组成,所述煤体(7)放置在恒温恒湿箱(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注入系统由自增压液氮罐(1)、阀门(2)、压力表(3)、调压阀(4)、超低温流量表(5)、超低温保温管(6)、液氮冷冲击致裂装置(9)组成,所述自增压液氮罐(1)的顶部安装有阀门(2)和压力表(3),所述液氮注入系统与液氮冷冲击系统之间通过超低温保温管(6)连接,所述超低温保温管(6)上安装有调压阀(4)和超低温流量表(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冷冲击系统包括液氮冷冲击致裂装置(9),所述液氮冷冲击致裂装置(9)包括装置壳体(9-1),所述装置壳体(9-1)的顶部焊接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超低温保温管(6),所述装置壳体(9-1)的底部开设有废液出口(9-7),所述废液出口(9-7)通过废液管(9-5)连接有废液存储箱(9-4),所述废液管(9-5)上安装有耐超低温阀门(9-6);
所述装置壳体(9-1)包括液氮冷冲击致裂装置底面(9-102)、相对的两个导杆穿透壳面(9-101)和装置开口煤样探出面(9-103);所述装置开口煤样探出面(9-103)上设有开口,所述液氮冷冲击致裂装置底面(9-102)上安装有带孔载物环(9-3),所述带孔载物环(9-3)上放置有煤体(7),所述煤体(7)从装置开口煤样探出面(9-103)上的开口探出,所述装置壳体(9-1)与煤体(7)之间通过密封胶(24)连接;相对的两个导杆穿透壳面(9-101)上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超低温超声波导杆(9-2),所述超低温超声波导杆(9-2)的一端为第一平面换能器耦合端(9-201),所述第一平面换能器耦合端(9-201)与超声波采集处理系统连接,所述超低温超声波导杆(9-2)的另一端为煤样耦合端(9-202),所述煤样耦合端(9-202)与煤体(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温超声波导杆(9-2)与导杆穿透壳面(9-10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载物环(9-3)为周身设有孔洞(9-301)的钢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开口煤样探出面(9-103)上切有正方形开口,正方形开口将煤体观测面(7-1)伸出,在装置开口煤样探出面(9-103)内外两侧与煤体(7)接触处涂上密封胶(24)。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采集处理系统由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8)、系统电脑(12)和声波数据处理器(13)组成,所述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8)和声波数据处理器(13)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声波数据处理器(13)和系统电脑(12)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非金属超声波测试仪(8)通过信号线(10)电性连接有平面换能器(11),所述平面换能器(11)的端部为第二平面换能器耦合端(11-1),所述平面换能器(11)有两个,一个为超声波发生端、一个为接收端;两个所述平面换能器(11)的第二平面换能器耦合端(11-1)分别与两个所述超低温超声波导杆(9-2)的第一平面换能器耦合端(9-201)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过程观测冷冲击致裂煤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成像采集处理系统由系统显示屏(14)、热成像数据处理器(15)、红外热成像采集器(16)、红外探测器(17)、热电偶温度处理器(20)和K型热电偶(21)组成,所述红外探测器(17)、红外热成像采集器(16)、热成像数据处理器(15)和系统显示屏(14)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探测器(17)的底部安装有红外探测器起降台(19),所述红外探测器起降台(19)与热成像数据处理器(15)之间通过控制线(18)连接,所述红外探测器(17)的位置与煤体观测面(7-1)相对应,便于红外探测器(17)采集煤体观测面(7-1)数据能量变化情况;
所述K型热电偶(21)、热电偶温度处理器(20)、热成像数据处理器(15)和系统显示屏(14)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K型热电偶(21)由K型热电偶感温端(21-1)和信号输入端(21-2)组成,所述K型热电偶感温端(21-1)贴在煤体观测面(7-1)上,所述信号输入端(21-2)与热电偶温度处理器(2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79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工程用组合式道路减速带
- 下一篇:聚酰亚胺膜、其制备方法和石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