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9901.7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9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秦岭;侯杨;王磊;杨麦;黄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13/275;G06T17/00;G01S17/08;G01S17/89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维 建模 可视化 监控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雷达对所述产线进行实时扫描得到扫描结果,并通过摄像头对所述产线进行实时拍摄得到拍摄结果;
将所述扫描结果和所述拍摄结果在三维仿真驱动平台进行叠加,在三维动态数字虚拟场景中得到所述产线的实时动态模型;
获取所述产线上的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并更新到所述实时动态模型;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述传感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对所述产线工作状态和工作寿命的预测结果;
当所述预测结果超过预设阈值,发出预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为激光雷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对所述产线进行实时扫描的方向与所述摄像头对所述产线进行实时拍摄的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种:
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的工作温度;
转速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电机的工作转速;
电压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的工作电压;
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的工作电流;
振动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的振动情况;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的加速度;
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的压力数值;
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产线上工作设备之间的碰撞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三维动态数字虚拟场景中的所述产线的实时动态模型建立交互模块,所述交互模块用于对所述实时动态模型进行操作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述传感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步骤:
建立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将所述传感信息输入到所述故障预测模型和所述故障诊断模型数据分析,得到故障预测结果和故障诊断结果。
7.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雷达,用于对所述产线进行实时扫描得到扫描结果;
摄像头,用于对所述产线进行实时拍摄得到拍摄结果;
三维仿真驱动平台,与所述激光雷达和所述摄像头通信连接,所述三维仿真驱动平台用于将所述扫描结果和所述拍摄结果在三维仿真驱动平台进行叠加,在三维动态数字虚拟场景中得到所述产线的实时动态模型;
多个传感器,与所述三维仿真驱动平台通信连接,所述多个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产线上的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息,并更新到所述实时动态模型;
数据分析模块,与所述三维仿真驱动平台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所述传感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对所述产线工作状态和工作寿命的预测结果;
故障预警模块,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故障预警模块用于当所述预测结果超过预设阈值,发出预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交互模块,设置于所述三维动态数字虚拟场景中的所述实时动态模型,所述交互模块用于对所述实时动态模型进行操作控制。
9.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三维建模的产线可视化监控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99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