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0881.5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刚;张爱斌;刘铭;胡海清;张小娟;李慧;宿健;陈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卫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23/04 | 分类号: | B41F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乔志员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油墨 印刷 干燥 系统 | ||
1.一种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风箱(1),所述加热风箱(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腔室(11)和回流腔室(12),且所述加热风箱(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13);
均风机构(2),设置于所述加热风箱(1)的底部,且所述均风机构(2)包括框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21)内部的分隔板(22),所述分隔板(22)将框体(21)的内部分隔成出风风道(23)和回风风道(24),所述出风风道(23)与所述回风风道(24)间隔设置,所述出风风道(23)与所述加热腔室(11)连通,所述回风风道(24)与回流腔室(12)连通;以及
风机(3),所述风机(3)的输入端与所述回流腔室(12)连通,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腔室(11)连通;
其中,所述分隔板(22)的底部设置有缺口(221),所述出风风道(23)与所述回风风道(24)通过所述缺口(2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11)内的多个回风管道(14),所述回流腔室(12)通过多个所述回风管道(14)与所述回风风道(2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2)底部的缺口(221)处设置有朝向所述回流腔室(12)的导风部(222),所述导风部(222)的底部为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风箱(1)的内部设置有挡板(15),所述加热风箱(1)的内部通过所述挡板(15)分隔成所述加热腔室(11)和所述回流腔室(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风箱(1)还包括设置于挡板(15)上的吸附组件(16),所述吸附组件(16)填充设置于所述回流腔室(12)内,用于过滤进入所述回流腔室(12)内的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风箱(1)上设置有用于取出所述吸附组件(16)的取放口,并在所述取放口处设置有门板(1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16)包括放置框架(161)以及设置于所述放置框架(161)内的活性炭吸附层(1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布风管(31),所述布风管(31)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11)内;
所述加热风箱(1)还包括横向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室(11)内的均风板(18),所述均风板(18)上设置有均风孔(181),且所述均风板(18)位于所述布风管(31)和出风风道(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3)设置于所述均风板(18)的远离所述布风管(31)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油墨印刷用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风箱(1)顶部的补风管(19),所述补风管(19)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卫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卫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08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