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组合式原油电脱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62802.4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7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升;石熠;陈家庆;姬宜朋;尚超;张明;王海燕;郑晓鹏;平朝春;王艳红;刘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3/02 | 分类号: | C10G33/02;C10G33/06;C10G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 作用 组合式 原油 脱水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组合式原油电脱水器,包括外管、静电聚结段、旋流段和重力沉降段;外管的顶部形成有第一油出口管,靠近外管底部的侧方设置有原油乳化液入口管,靠近重力沉降段底部的外管侧方设置有第一水出口管;静电聚结段外接正负极,静电聚结段和外管之间以及静电聚结段内均形成有非均匀电场;旋流段包括内管、起旋元件、第二油出口管和第二水出口管,内管位于静电聚结段的上方并同轴设置在外管内;起旋元件设置在所述内管的下端;第二油出口管同轴设置在内管的顶部;第二水出口管套在第二油出口管的外部并设置在内管的顶部;重力沉降段为由内管、外管以及过渡管段之间围成的上部敞口的环形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高含水原油乳化液高效破乳脱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场协同作用的组合式原油电脱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场、离心力场和重力场综合作用的原油脱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大部分陆上或海上油田逐渐进入开采中后期,油井采出液中的含水率逐年上升,部分甚至高达95%以上。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提出了酸化压裂、堵水调剖、聚合物驱/化学驱等新技术。尤其是随着聚合物驱、化学驱等三次强化采油(EOR)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剧了油井采出液的乳化程度。如果继续沿用当前多数油田采用的以“高压级三相分离器→低压级三相分离器→常规电脱水器”为主体设备的原油集输处理流程,难免会导致进入常规电脱水器的原油乳化液含水量过高,极易引起电极之间短路;而且原油乳化液中碱性物质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其电场破乳脱水更加困难,从而无法保证外输原油的质量。尽管近年来高频/高压脉冲电场脱水技术在电脱水器中的逐步尝试应用,有效解决了其处理高含水率原油时存在的问题,且能够降低破乳剂的使用量,但由于常规电脱水器仍采用基于重力沉降的传统卧罐结构,依旧存在设备占地面积大、脱水效率低等不足。以水力旋流器为代表的基于离心分离技术的脱水设备,因其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而将电场破乳与油水离心分离相结合,能够极大地简化传统电脱水工艺流程,提高脱水效率,保证原油达标外输质量。此外,对于深水油气田而言,在油井采出液含水率逐年上升的现状下,为了保持原油稳产甚至增产而必须增加提液量。在海上生产平台空间和承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无法继续加装常规分离设备以扩充处理能力。而且深水浮式平台的造价非常昂贵,其成本随体量的增大急剧攀升,因此对平台空间和上部载荷要求严格。常规油气集输处理工艺流程的布局已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迫切需要油气集输分离处理设备不断“管式化”,以取代常规“卧式罐”或“立式容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28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