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及其在制备防治腹泻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3014.7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0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龙;王邦茂;谷雨;秦夏丽;王晨;仲威龙;刘响;刘天宇;董文逍;王斯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53 | 分类号: | C12N15/53;C12N9/02;C12N15/70;C12N15/65;A61K38/44;A61P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王雨杰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布拉氏 酵母菌 cncmi 745 衍生 蛋白 trx2 及其 制备 防治 腹泻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布拉氏酵母菌衍生蛋白及其在制备防治腹泻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布拉氏酵母菌衍生蛋白Trx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蛋白作为一种后生素其益生作用的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腹泻相关疾病药物制备以及临床治疗方案中可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及其在制备防治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主要指排便次数3次/天或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等。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慢性腹泻指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腹泻的四大病因主要分为医源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引起的腹泻、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和全身疾病引起的腹泻。目前,防治腹泻的方式主要包括饮食管理及对症支持治疗,如止泻药、补液支持治疗、抗生素等对因治疗、益生菌制剂等。传统的治疗方式大多只能暂时缓解临床腹泻症状,亦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迁延难治性腹泻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增加了临床资源负担。大量研究表明,腹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健康微环境,进而改善肠道功能。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研究证据比较充足的益生菌,然而其并非适用于所有腹泻症状的患者。益生菌发挥效用不仅要求活菌的数量足够大,还要求有足够多的活菌到达肠道。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因其独特的空间屏障效应,天然耐受抗生素、胃酸、胆汁和消化酶等特性被广泛推荐于儿童及成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的治疗。一直以来,益生菌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备受关注,这些被称为后生素的物质可以不通过益生菌本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而直接作用于个体并发挥有益作用,主要指活菌代谢活动分泌(代谢产物)或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的可溶性因子,亦称为益生素,或代谢产物、生物源素,或去细胞上清液。因此探索布拉氏酵母菌来源的后生素对于临床腹泻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及其在制备防治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所述布拉氏酵母菌衍生蛋白Trx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优选的,所述布拉氏酵母菌衍生蛋白Trx2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包括上述的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在制备治疗腹泻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药物通过上调肠上皮细胞及Caco-2细胞的SERT表达水平治疗腹泻。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上述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合成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his标记;
(2)利用BamHI和XhoI酶切位点将his标记的Trx2基因克隆到pSmart-I载体中,进行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以及相对应的重组表达基因工程菌;
(3)重组表达基因工程菌进行表达,对获得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除标签后即得布拉氏酵母菌CNCMI-745衍生蛋白Trx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3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