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共享充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64056.2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享佳智(深圳)充电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B60L53/60;B60L53/62;B60L53/65;B60L53/66;B60L53/68;G07F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杨洪婷 |
地址: | 51802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共享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共享充电系统,涉及智能共享充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智能共享云平台、用户终端和多个智能共享充电桩。智能共享充电桩包括桩体、充电桩主控模块、充电桩定位模块、充电桩通信模块、RFID读写器和RFID识别模块。充电桩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定位智能共享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智能共享云平台。RFID读写器用于从RFID识别模块中读取充电使用信息,并将充电使用信息发送至智能共享云平台。智能共享云平台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和充电使用信息,得到智能共享充电桩的电量使用参数,并将电量使用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供用户进行支付,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智能、可远程操控,并且使用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共享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共享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随着新能源车的发展,燃油车逐渐被取代。基于目前车辆的加油方式和技术,每分钟加油可供车辆行驶数百公里,而每分钟充电只能让纯电动车行驶数公里。公共领域充电桩数量和场地面积除非是现有加油站设备的几十倍才能满足新能源车的需求。因此,未来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大幅增长,公共领域充电桩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现如今,很多停车场都设置了充电桩,以适应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但是由于大部分城市因为桩少而导致新能源车销售不畅,而运营充电企业又因为车少而无法盈利,所以运营充电企业不愿意大规模布桩。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快捷的共享车辆充电方式,为车主提供智能、可远程控制和定位、使用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的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共享充电系统,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未能大规模布桩,无法为车主提供智能、可远程控制和定位、使用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共享充电系统,其包括智能共享云平台、用户终端和多个智能共享充电桩,任一智能共享充电桩与智能共享云平台连接,智能共享云平台与用户终端通信连接;
任一智能共享充电桩包括桩体和设置于桩体上的智能共享充电桩控制单元,智能共享充电桩控制单元包括充电桩主控模块、充电桩定位模块、充电桩通信模块、RFID读写器和RFID识别模块,充电桩主控模块同时与充电桩定位模块、充电桩通信模块、RFID识别模块及RFID读写器连接;
充电桩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定位对应智能共享充电桩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经由充电桩通信模块发送至智能共享云平台;
RFID读写器,用于向RFID识别模块写入目标车辆的充电信息;
RFID识别模块,用于记录目标车辆的充电使用信息;
RFID读写器还用于从RFID识别模块中读取目标车辆的充电使用信息,并将充电使用信息经由充电桩通信模块发送至智能共享云平台;
智能共享云平台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和充电使用信息,得到对应智能共享充电桩的电量使用参数,并将电量使用参数发送至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桩体上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与充电桩主控模块连接;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桩体是否进入运动状态;
充电桩主控模块用于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桩体未进入运动状态,则跳转至省电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充电桩主控模块还用于若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桩体进入运动状态,则实时获取检测时间,并判断检测时间与充电桩定位模块最近一次发送位置信息的时间的时间差是否超过预设时间,若超过预设时间,则控制充电桩定位模块获取的最新位置信息,并将最新位置信息经由充电桩通信模块发送至智能共享云平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桩体上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与充电桩主控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享佳智(深圳)充电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享佳智(深圳)充电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64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